經常有家長向我投訴子女不會看樂譜,單靠記憶練習,有時乾脆連譜都不拿出來。特別是幼童,上課學了新歌,回家即忘了怎樣彈,譜亦看不懂。
一般來說,幼稚園至初小學生擅長用手指運動知覺(簡稱動覺)和聽覺來學習樂器,學看譜好像學語言一樣,由認字、閱讀,到理解需要經年累月的操練方能培養出來。
順著學生的學習風格來教導他們,必能事半功倍,比方說,教一個幼稚園學生學彈一首短歌,可能叫他唱幾次旋律,跟老師彈多幾次,就已經似模似樣了,反而從讀譜着手,叫他自己找音,數拍子,他就顧此失彼,彈不出味道來。但如果教一個成年人,樂譜對他好比武林秘笈,擁有它就可回家閉門練功,在課堂中硬要他唱或彈出來,反而令他尷尬,成人擅長視覺學習的模式。
這並不表示不需教導幼童看譜,而是說讀譜能力的匱乏不應成為幼童享受彈奏音樂的絆腳石,透過聽覺和動覺的學習方式可彌補不足,盲人演奏家就是最好的例子,當視覺感官失去效能時,其他感官會加強功能吸收資訊和學習知識,或者現在你明白多點為何有些孩童八、九歲已考取到八級,我敢肯定他們視譜能力不會高到那裏去。
家長實在不必心急,當孩子在音符中掙扎時,你只需在旁溫婉地說: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