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一碗豆漿,它源遠而不起眼,流傳至今已有二千年的歷史,更有傳說豆漿的起源是因前西漢孝子,淮南王劉安於母親患病期間,每日用泡好的黃豆磨成豆漿給母親飲用,劉母之病好轉,豆漿也隨之傳入了民間(注1)。
而豆漿、蛋餅、粢飯、及生煎包這類早點都以華東沿海地區的最為聞名,筆者多年以來在上海公幹時,必定到湖北路的「德味豆漿」來一碗鹹漿及蛋餅、到廈門就食思明南路「勤業」的、至於臺北就會推介各位到忠孝東路一段的「阜杭豆漿」,他們出品的鹹豆漿是筆者吃過的材料最足、豆漿凝固度最濃的一家。
要知道鹹豆漿的製作過程是相當簡單,只要把煮沸的豆漿,注在早已放了浙醋、豉油及麻油的碗內,再灑上紫菜、榨菜、蝦米、油條及蔥花碎便成,當然分量比例的多寡、口味的濃淡都好講師傅,能做到豆香及麻醬香恰到好處,以上三家大家有機會不妨一試。
要在香港地搵到好味的豆漿,深水埗「公和」當然是No.1,他們是豆腐花及鮮豆漿聞名的本土老字號,但說到鹹豆漿,筆者一向認為銅鑼灣渣甸街的「上海香港麵家」是全港最好味的 (可能開二十四小時的關係,很多時浦得夜夜哋,又醉醉哋,嗰陣時食乜都話好味)。
直至上個星期天早上起床後,口淡淡突然想食碗鹹豆漿但又不想過海去到渣甸街咁遠,於是就讓Openrice作主,膽粗粗選了這間位於新蒲崗大有街的「豆漿大王」,選它的主要原因是在九龍區排行榜中,它是開最早的一間,先點了個鹹豆漿+生煎包早餐Set,勁有料到,豆漿香濃剛好,煎包鬆化有肉汁,筆者再馬上追加一份,每到一間上海舖,食過便知龍與鳳的小籠包,埋單才$45,其他的不用多說,好味到食完要馬上推介給大家的,唔使等埋發叔啦!
PS: 以上的食店資料,大家可上大眾點評網、Openrice網頁內找到,試過之後有甚麼想同大家分享,可電郵給筆者: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