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5-25 11:45:00

Asso仔學甚麼? 普通話班上的「本地薑」與「過江龍」

分享:

副學士課程是香港政府十多年前的產物,目標是為那些想讀書又不能直入大學的畢業生,讓他們多個途徑繼續讀書,其中表現出色的,仍有機會接上大學。然而近年傳媒對這種課程批評不斷,指「Asso仔」(修讀副學士課程學生)「找不到工作」、「扮大學生」。這些報道一出台,網民熱烈討論,大舉批評教育政策不當。以我看,副學士課程定位和設計均實事求是,是局外人不解而己。

先說定位:如前所說,副學士課程強調通識,為的是幫學生打好學術基礎,也因為如此,其中一個判別課程質素的方法,是看升學率。然而傳媒多番批評坊間副學士課程就業率低,說「Asso仔」畢業找不到工作,這是不公道的。

至於「扮大學」之說,更是無稽。上課模式方面,副學士課程與大學一樣,設大課及導修,大課強調知識的傳授,導修強調師生互動,這種模式在國外早已通行,並非大學專有,何來扮大學之說?

課程設計方面,許多副學士課程很強調學生與社會的互動,以我科商務普通話為例,讀者應該能想像:大專的普通話班,一般有兩幫同學,他們分別以粵語作為母語和以普通話作為母語,我們姑且稱呼他們為「本地薑」和「過江龍」。傳統上,很多中學教普通話只著重朗讀,強調發音,那「本地薑」難免比「過江龍」技遜一籌,時間一長,「本地薑」肯定無癮。

adblk6

就這樣讓某一幫學生落後?副學士課程比中學優勝的地方,是它比後者更「接地氣」。「Asso仔」可以觀察生活上的人和事,認識粵普差異,並把這些差異寫成短文,這樣不管是誰都可以有盡情發揮。以下謹舉出其中一位學生司徒淖盈的作品節錄:

「我是在連鎖服裝店上班的,因為店子位於旅遊景點區,所以經常遇到內地客人。有一次向客人推銷貨品的時候,我告訴他那一件裙子有暗袋,客人立刻擺出一副疑惑的樣子,問我:「是額外送袋子的意思嗎?」我就把手伸到裙子的暗袋裡,他就立馬點頭:喔!那是暗兜兒啦!原來我們廣東話說的「暗袋」、「褲袋」,內地人都叫「暗/褲兜兒」、「內袋」。說暗袋的話,可能會讓對方搞不懂到底是甚麼神秘的袋子呢。」

跟許多同學一樣,淖盈一直很著緊自己的表現,她在我校修讀的是人文及傳意副學士組合課程。我教大專之前,曾經教過本地中學,教過國際學校,相比之下,副學士學生的上進心顯然高一線,在繁忙的學習壓力下,許多Asso 仔仍然十分勤奮,努力做到最好,不為甚麼,所抱著的就是一個大學夢。

如果讀者有興趣多看看副學士同學的作品,可到www.facebook.com/CCN2007瀏覽或者表達一下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