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直被視為「頭號殺手」,近年政府先後推行大腸癌及乳癌等篩查計劃,幫助高危人士及早發現癌症,讓初期患者可盡早接受治療,逃出絕症陰影。位於本港最常見癌症首位的肺癌,一直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因其早期徵狀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往往已是最嚴重的第四期,死亡率亦高踞所有癌症的榜首。政府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特首李家超 提出針對常見癌症逐步制訂篩查計劃,大受社會各界支持。事實上,及早發現患癌除可提升患者的存活機率外,亦可大幅節省公營醫療開支。
癌症篩查已拓展至乳癌
在醫管局近日公佈的癌症數據中,乳癌首度超越大腸癌成為最常見癌症第二位,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牀教授鄺靄慧就推斷,大腸癌篩查計劃有效防止高危個案演變為癌症1。事實上,自2016年推行以來,大腸癌篩查計劃的確診個案有約57%屬於治癒率較高的早期個案,這說明篩查能夠及早辨別癌症患者,從而大幅提升治癒率。2在葛珮帆、林琳3及陳曼琪4等多名議員的大力推動下,癌症篩查計劃亦在2021年拓展至乳癌,截至今年3月,已有超過3萬名合資格婦女受惠5,在患癌初期及早發現兼接受治療,可為婦女健康帶來保障。
位於常見癌症首位的肺癌亦將獲納入篩查計劃。特首李家超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將針對常見癌症逐步制訂篩查計劃,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亦明言會研究以人工智能的方法協助肺癌篩查,筆者接觸的非政府組織、病人組織等團體紛紛表示支持,並期望醫務衛生局可以落實相關政策,惠澤市民。
事實上,香港的肺癌患者中,第一期患者僅佔18%,而第四期患者則高達55%,這顯示香港的肺癌患者在診斷時多數已處於晚期。及早發現患癌除可提高存活機率外,更可大幅節省醫療開支。有國際研究顯示,每位肺癌患者的治療成本會從第一期的平均131,032 美元大幅上升至第四期的平均205,368美元(肺癌手術治療後的4年累計成本估算)。缺乏早期肺癌篩查計劃,意味更多患者會在晚期才發現患癌,隨之而來的是成倍提升的治療成本。
目前診斷肺癌較常用的方式為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在內地LDCT篩查的研究中,超過70%的肺癌患者能夠在第一期獲及早診斷。這反映篩查計劃對於發現早期癌症患者而言,起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本地亦有國際藥廠與NGO、私家醫院等機構合作開展肺癌篩查,免費為有家族肺癌病史的市民提供LDCT篩查。第一期篩查計劃所發現的確診肺癌病患當中,逾半為第一期肺癌。6由此可見,肺癌篩查對發現沒有明顯病徵的早期肺癌患者具有重要作用。政府亦可參考現有的肺癌篩查計劃,考慮以LDCT對高風險人士展開篩查。
為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政府亦可考慮將公私營協作計劃引入至肺癌篩查中,例如在資助私營醫療提供篩查服務的同時,將確診肺癌患者轉介至私家醫院接受手術,從而緩解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至於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昂貴自費藥物,筆者建議政府可以繼續推行關愛基金醫療援助等醫療資助項目,全方位完善針對肺癌的預防與支援政策,最大程度關注每名患者,造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