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6-10-12 06:00:00

樂施會40周年

分享:

香港由過去數十年前的整體較為貧困社會,漸漸發展至富裕經濟體系的一分子,市民努力工作為社會付出當然是主因,另外有不少社福、慈善組織在扶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致力幫助弱勢社群。成立於1976年的樂施會乃其中一家多年來為扶貧、倡議公平的組織。若問人們對樂施會的印象,相信不少會說出一年一度的樂施毅行者、另外有樂施米的籌款銷售活動、偶然亦會邀請社會人士到訪貧困地區和家庭、讓人們知悉地球的某處貧窮人士的生活狀況,了解他們亦很需要我們的幫助。

我與樂施會的緣分源自廿多年前與朋友一起參加毅行者,當時多多少少抱着挑戰自我心態,看看四人能否一起在48小時內行畢100公里的賽道。參與過後當然感受到身體上的疲累和痛楚,也了解到毅行者活動背後為貧困地區籌款的重大意義。樂施會報告指,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所擁有的財富,多於餘下99%的人口,貧富懸殊情況嚴峻。更甚是約有一半的碳排放乃由世界最富有的一成人口所產生。眾所周知,碳排放所引致的氣候問題,貧困人口乃最受影響的一群。極端天氣增加、地球氣溫上升、乾旱等都嚴重影響農民的生計,而貧困地區農民的打擊更為沉重。富裕地方的餐桌剩下過多的食物與廚餘,但同時世界很多地方仍有不少人要捱餓。每天便有約八億人要餓着肚皮,當中八成是小農民、漁民、牧民等。另外,很多地方仍有性別不公平的問題,婦女處於弱勢、被剝削的狀態,她們的權益沒有受到重視。政策和制度上的不公,亦令弱勢社群缺乏應有保障。

adblk6

我曾擔任樂施會董事會副主席、亦為毅行者籌委會服務,看到樂施會員工對推動扶貧、社會公平等方面的努力,幫助很多貧困人士脫離貧窮之列。但要解決貧窮和不公絕非一、兩家機構便可達致目標,就例如舉辦大型活動所需的資金、人力、物力俱多,幸好有不少商業機構、團體和個人願意贊助、捐助及擔任義工,讓樂施會的活動得以順利推行。

10月17日為國際滅貧日,樂施會希望借此機會令社會大眾更關注貧困和不公平的問題,讓全球約7億貧困者的生活得以改善。相對來說,生活在香港算是福氣,所以我們更不應忘記要為其他生活艱苦的人士伸出援手。樂施會趁著成立40周年的日子,邀請了40位朋友拍攝專訪,藉以把扶貧、解決不公平之訊息傳得更開,並呼籲更多人士一起支持扶貧、減貧之路。希望沿途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