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6-01 06:00:00

比特幣與食物安全

分享:

我不是金融專家,也不會過問政府的理財哲學;但我關心的食物安全與來源追蹤等議題,卻原來與比特幣頗有關係,令我意想不到。
 

記得早年我到青島出差時,餐廳侍應端上一碟藍色的蔬菜,碟上菜汁像是顏色染料。倘若當天食客吃後出現食物中毒,那該怎麼辦呢?若事情發生在香港,我們會怎樣追蹤有問題食物的來源呢?

本港菜販需保留食物採購紀錄,以便政府部門必要時翻查並追蹤到相關蔬菜批發商,再從批發商入手追查貨物來源,一層推一層。今天的食物供應鏈極複雜,可能涉及多個中間人,每次追蹤來源時,政府部門都要一層一層、抽絲剝繭去查找。

早前美國回收逾兩億隻懷疑受沙門氏菌感染的雞蛋。已分布在市場上的雞蛋,要追蹤起來頗為棘手。鑑於妥善保存入貨紀錄極為重要,近年有大型食品企業引入區塊鏈技術來處理食物來源資料,只要掃描其食品上的編碼,當局便可即時知道該貨品來自哪個農場。

區塊鏈是一套加密技術,任何寫入的資料都會被當作「區塊」鎖住,不能更改。以區塊鏈來管理食物供應鏈追蹤系統,一來資料準確度高,絕不會出現人為修改的情況;二來只需數秒,便可查看食品的完整來源紀錄,方便政府當局在調查時一目了然。

說回食物安全與比特幣的關係,原來食品公司就是借用了比特幣背後的加密技術——區塊鏈,以加強食品安全和儲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