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在香港讀書和成長的你,小時候都會聽過某某長輩的「教誨」:
「XXX 你一定要努力讀書啊!大個要做醫生律師啊!咁先有用㗎!」
在香港這個以金錢掛帥的社會,大學考上醫生、律師、工程師等「神科」才是「人生大贏家」,才是成功的子女,才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正途」;如果讀上比較冷門的學科如人文科學,或者是無法直升大學學位、修讀副學士的就是「輸家」,畢業就要「乞食」。但是,在我看來,這一套思維在今天變化多端的社會已經不合時宜。
在推行Elite2.0的路上,我一直都有跟不同學科、不同學校的大專和大學生合作。在這三年時間裡,我觀察到學生對待工作的不同態度。我有一群替我處理法律文件的「專科」(即需考取專業資格)學生,他們亦是大家眼中的「精英份子」、「人生贏家」。同時,我也有一批來自不同學科的學生,如Marketing、Public Policy等,有的甚至不是大學生,但在我眼中,他們的能力比得上社會公認的「人生贏家」。
在我看來,「非專科」學生做事主動,而且非常有效率和魄力,例如上次替我熬夜準備演講比賽用的PowerPoint的便是Marketing的學生;Public Policy的同學也不斷在IG上出post推廣Elite;而Education的同學也會改善教學材料的內容。他們雖然沒有走上醫生、律師、工程師等「專業」之途,但是他們都會用自己的創意和熱誠去解決問題。再者,這些「非專科」學生都視EliteU的工作是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會把它當成一個project去做,充滿團隊精神。但「專科」的學生因功課忙碌,只能視之為charity work,有空才幫手,有時候可能不能如「非專科」學生般投入。
其實,不論讀甚麼學科,在哪裡畢業,都可以是社會上的精英。年輕人對工作是否努力、拼搏,與他是否讀社會推崇的「專業」學科沒有必然關係。作為一家社企老闆,我也會公平地把機會給予不同出身的有為青年,正所謂「英雄莫問出處」,即使是邊青,也有他們獨有的價值與能力,而他們只是缺少了一個可以發揮自己的機會。
我天生沒有空間感和運動細胞,但是我也會給自己機會將勤補拙,我透過後天的努力在泰拳的領域上略有少成,我相信不被社會「傳統」觀念看好的有為青年,也能憑自己的幹勁和毅力闖出一片天。
陳慧蕊(Anne Chen) 律師,現為社企Elite Thai Boxing負責人,實行以「泰拳改變生命」,專門為邊緣青年提供再就業機會。一直希望為香港年青人提供發展空間,並藉著這個平台宣揚社企文化與精神。
http://www.sie.gov.hk/go/anne-chen

Public Policy的同學為我設立的Instagram平台,歡迎大家Like和Follow!

即使吃飯也不忘傾EliteU project,真有衝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