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2-14 04:31:39
日報

民意研究治病療傷

分享:
民意研究治病療傷

民意研究治病療傷

鍾庭耀主持的香港民意研究所昨天宣布,無限期擱置所有自費研究活動。這消息來得頗為突然,多方表示關注,也感到惋惜。在市民的普遍印象中,香港民研一直抱着實事求是的精神,反映民意,如今工作不斷收縮,實在是香港的一大損失。

我在新聞界浮沉五十多年,努力抱着「有喜報喜,有憂報憂,有善必揚,有惡不隱」(香港《文匯報》前社長李子誦先生之語)的精神。從新聞界的角度看,我們採訪時要「入世的採訪」,掌握事實的方方面面;報道時則要「出世的分析」,即平衡各方的角度,拋開各種利害關係,獨立思考。報道之後,還要跟進民意動向,因為事物總有某種延續性。這就更需要事後的民意調查和研究了。

事實可見,香港民意研究所歷來採取國際通用的方法,搜集民意,整理數據,然後公開,有興趣的市民可自行研究。至於如何深入研究數據所包涵的意義,則交由外界分析;學界、各專業領域和建制圈中人也曾經參與其中,香港民研也主動努力多元化。所以,它得到市民的普遍認同。

其實,民意調查和研究的作用不單反映民意,還可以作為官方決策的參考(私下研究也可以嘛),關鍵是怎樣吸收數據背後的實質內容,興利除弊,治病療傷就行了。鄧小平1978年已說,他最擔心社會上一片鴉雀無聲,害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果真如此,就等如瞎子摸象,又像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adblk7

如今,「鑑於現在的環境,(香港民意)研究所雖然希望繼續推動科學民研的發展,但覺舉步維艱,唯有停步(見它的公布)。」這確是令人遺憾。說實在的,大家應該好好保護周邊環境,增加氧氣,令空氣清新,人們才可以安全、安心和健康生活;毋須打雷招雨,甚至引發山泥傾瀉,最後埋沒東方明珠。

香港民研表示,衷心希望將來有機會延續有關工作,現正積極檢視所有可行方案。這種姿態完全顯示他們的誠意,既然如此,就讓大家好好休息,盡快風平浪靜,船定人安。否則像《帝女花.庵遇》中所說:「雖則烽煙已靖,須知罡風也勁」,那又令人情何以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