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01-26 04:32:20
日報

民進黨連續執政與兩岸關係的演變趨勢

分享:
台灣選舉 賴清德

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當選。(路透社)

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是民進黨執政八年後可能出現政黨輪替的關鍵選舉,也是島內藍、白、綠基本政治力量複雜演變的政治節點,更是兩岸關係演變的重要觀測點。從選舉結果來看,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以40%的得票率當選,民進黨在立法院奪得51席,未能過半,但國民黨儘管重返立法院第一大黨地位,其總席位亦未過半。此次大選「下架民進黨」的目標落空,民進黨連續執政打破了島內政黨輪替常態規律,顯示出兩岸關係演變的複雜風險態勢。作為第三方勢力的柯文哲及其民眾黨在立法院奪得8席,成為關鍵少數,未來對台灣政局走勢的影響力上升。

這一次選舉見證了國民黨的進一步走弱和民眾黨的進一步走強,島內政治生態出現「一大兩中多小」的新格局,對台灣民主政治制度將產生深遠複雜影響。同時,外部勢力特別是美國對台灣政治的「制度性操控」將進一步增強,台灣民主的自主性和決定權將進一步削弱,台灣出現制度上的「部分殖民化」趨勢。這些變化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平統一均將造成更加不利的處境和挑戰,需要我們認真研判和應對。

一、2024選舉結果對兩岸關係的總體影響分析

2023年島內政局撲朔迷離,兩岸關係險象環生,台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干預勢力深度勾結並有著長期對抗大陸、阻止統一的穩定共識和穩定共同利益。2024年民進黨勝選並繼續執政,兩岸關係很難期待回暖突破,將面臨來自台獨勢力和外部干預勢力更多形式和破壞性的挑戰。

adblk7

第一,民進黨繼續執政,「去中國化」和冷對抗格局更加鞏固
民進黨繼續執政,「九二共識」進一步窒息和邊緣化,島內整體制度和文化生態朝著「去中國化」加速演變。民進黨勝選後,將打破此前藍綠輪替的政治格局,島內政治生態將呈現「一大兩中多小」新格局,民進黨一黨獨大,國民黨與民眾黨兩黨比肩,多個小黨林立。兩岸之間的冷對抗格局繼續鞏固發展,島內統派力量受挫,聲音和影響力下行。

第二,國民黨進一步本土化,兩岸政策蛻化保守,「淡藍化」趨勢顯著
以往歷次選舉,國民黨每敗選一次,兩岸政策就會倒退一步。2024年大選失利後,國民黨兩岸政策將更趨保守,與我方漸行漸遠。一是國民黨或朝對大陸強硬方向發展,強調「備戰而不畏戰」、「備戰方能止戰」。二是淡化「九二共識」,將「一中各表」偷換為「兩中」對抗,甚至可以淡化處理,朝民進黨立場靠近。三是公開拒統,凸顯台獨主義割據立場。島內民意全面綠化,支持統一的民眾不足10%。在民意壓力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公開聲稱,國民黨不是「親中」政黨,也不是支持統一的政黨,而朱立倫也宣揚過「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掏空「一個中國」及共謀統一的精神實質。

第三,台海局勢將加劇動盪,「倚美謀獨」和「以台制華」深度合流
民進黨勝選後,台海局勢將迎來新的隱患。一是賴清德「鋌而走險」,嘗試更激進台獨動作,不斷挑動台海局勢緊張,從中謀取政治私利。二是民進黨強化「以武謀獨」,進一步在軍事和安全領域依賴美國,按照「烏克蘭模式」升級武裝並積極對抗。三是民進黨阻撓兩岸交流,繼續嚴厲打壓統派,破壞兩岸和平統一基礎和條件。四是民進黨利用美西方盟友體系支持,進一步尋求主權化、國際化和實質性外交關係的突破。

adblk8

 

二、2024大選對台灣民主與政治制度的影響分析

2024大選是對台灣民主、兩岸關係與美台關係的最重要的民意測試和制度檢驗。「下架民進黨」代表了島內一部分民眾的政治怨氣,以及大陸立場上的政治意願,但並未成為政治現實。台灣民主政治受到內部民粹化和外部干預因素的嚴重侵蝕,基本不能引導民眾做出真正理性的思考與選擇。台灣政治制度將在選後發生重要的精神變遷和結構演變。

第一,「下架民進黨」失敗造成大陸對台灣民主與民意信心進一步受挫,對台灣政治制度的信任感降低,整體上影響到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中自治制度如何保留、如何改造及國家權力如何控制的憲制設計。這將深刻影響兩岸完全統一的具體方式以及統一後的治理方案。

adblk9

第二,美國對台「部分殖民化」,從軍事安全與經濟規制上強化外部干預控制力,導致台灣民主空心化和功能失序。民進黨為安全利益和台獨前途考量,將進一步深度「倚美謀獨」,以公權力蠻橫甚至秘密操作出讓台灣民主自主權和經濟利益。美國將進一步推動「台灣烏克蘭化」,從軍事安全上控制台灣軍力,從經濟上以美台廿一世紀貿易倡議安排加強單向的規制監管,將台灣「部分殖民化」,建立更加忠誠和依賴的代理人精英網絡。

第三,台灣的主權化和國際化空間可能獲得一定突破,對「一個中國」原則造成規範衝擊。葛萊儀報告削弱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的國際法效力,美國《台灣國際團結法案》試圖闖關並削弱「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法和美國法上強行打開對台灣主權地位的承認之門,而以美西方各國嘗試「台灣代表處」模式以及美國孵化的國際組織對台灣的成員身份接納,可能從聯合國系統之外出現對台獨主權地位和國際空間的突破性承認。

adblk10

第四,台灣「五權憲法」的「三權化」以及權力制衡的失效。經過長期演化及民進黨的制度改造,台灣「五權憲法」中的考試權、監察權已經極大削弱,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權分立格局逐步形成,但由於民進黨「一黨獨大」,對立法院與司法院滲透控制嚴重,三權之間的權力制衡基本失效。2024年選舉之後,立法院內民進黨勢力可能有一定縮小,國民黨和民眾黨對其產生一定制衡,但由於國民黨的四分五裂以及大環境因素,無法產生真正的權力制衡。

第五,台灣制度體系中的「反中拒統」成分會增多,有關執法機制會加強,「法理台獨」風險性增大。民進黨繼續執政,立法院制衡力量有限,故民進黨將繼續推進「去中國化」以及「倚美謀獨」的有關立法,加強對兩岸和平發展的法制打壓和公權力干預,嚴厲懲治島內統派,進一步推進以「反中拒統」為主旨的意識形態渲染和執法行動,並可能利用修憲、公投、大法官釋憲、行政命令導向等方式進行「法理台獨」的蠶食與危險闖關。

adblk11

第六,台灣選舉制度與選舉民主話語中「統一」符號的消失與泛本土主義的蔓延。理性的選舉制度與選舉民主週期性實踐將有助於國家認同的鞏固,但台灣選舉制度和選舉民主出現異化,沒有建立嚴格的以「一個中國」為準則的候選人資格審查制度,而放任台獨主義者利用選舉民主制度大量進入公權力體系,從內部顛覆台灣民主的「一個中國」制度前提。香港以國安法和選舉制度改革維護了「一國兩制」中的「一國」前提,但台灣選舉制度與選舉民主「一路裸奔」,最終走向了作為其制度起點的「一個中國」原則的對立面。台灣選舉制度與選舉民主已經不具有維護「一個中國」及凝聚選民理性的制度功能,而淪為徒具民主形式的選舉工具性遊戲。蘇起認為台灣民主不能自我決定,受制於外部干預影響,其實還收到了內部民粹化、本土化的侵蝕,否則再有外部影響,如果內部穩定指向「一個中國」,基本認知與趨勢也不至於失控。

adblk12

 

三、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的綜合性應對策略

其一,嚴防「法理台獨」的制度挑釁,從理論上、輿論上、政策上和法律手段上嚴厲警告和實際制裁推動「法理台獨」的任何團體與個人,維護兩岸關係的絕對底線與紅線。

其二,加強與台灣法學法律界學術交往,加強與台灣法官、檢察官的互動交流,爭取和支持台灣司法界制衡台獨主義取向。

其三,對美國干預台灣事務及准殖民化措施進行揭露和法律鬥爭,對美國涉台立法動向與危害性進行跟蹤研判並及時採取反制行動,擴大對美國中立勢力及友華勢力的統戰和互動。

adblk13

其四,利用閩台融合發展政策檔加強對台灣基層縣市及其各方勢力的利益溝通和情感聯絡,儲備支持兩岸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的新興力量。

其五,主動設定「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具體議題,邀請台灣各界人士包括海外台胞參與協商,通過示範性協商展現大陸善意、過程民主性及未來願景的美好性,塑造有利於我的話語權和傳播效果。

其六,在聯合國層次及一切其他的國際場合繼續鞏固「一個中國」原則的國際法效力和台海穩定指標價值,對沖抑制台灣的主權化和國際化逆流。

adblk14

其七,考慮在閩台融合發展檔已有吸納性政策基礎上,研究在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更多領域對台灣居民開放,爭取更多台灣專業人士和台灣青年參與國家發展、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在國際組織人才遴選中重點推薦扶持台灣專業人士和台灣青年參與。

其八,研究制定《國家統一促進法》,扭轉2005年《反分裂國家法》在法律精神和制度操作性上對國家統一的支撐力不足的缺陷,正面整合及促進兩岸完全統一的條件與大勢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