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武俠小說大師金庸誕生100周年,內地、香港、澳門都有不少相關活動,內地更籌拍了電視劇、電影。這些製作雖然還未播放,在社交平台的熱度已不斷升溫,可見港產武俠小說沒有因為傳媒生態巨變受到冷落。
金庸小說在內地廣泛傳播,不同的觀眾讀者層面滲透甚高,廣為年輕一代熟悉。
有分析指內地的流行文化傳播在電視、電影以外,還加上了網絡遊戲的推動。傳統名著《三國》是極受歡迎的遊戲,不同的歷史人物成為格鬥角色。同樣,金庸小說不少人物都化身網絡英雄,成為新生代認知名著的入門初階。
網絡遊戲以著名文學作品作主題演化,最大爭議是性格或形象與歷史或原著不同。過往無論電影或電視劇改編這些名著,骨幹都不致相差太遠,就算在演繹上變化較大,都會引發熱議。從認識原著的角度,戲劇會比遊戲效果好一點。播出時間較長,描述細節較多的電視劇,忠於原著的空間似乎又會較大。
今時今日流行文化的一個大潮流是短小化,大部分年輕觀眾對長版製作興趣較大。內地近年由短視頻到短劇,令受眾消費作品時呈現碎片化。若從吸引新受眾而言,遊戲或社媒會是新捷徑,當發生興趣後要有深入的認知和發掘,電影和電視劇的層次和效果無疑會較高。
科技帶來生活變化和進步,無論經典抑或流行文化,透過新方式去活化,長短並用,是延續作品生命力必須走過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