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無限戰爭》的二刷儀式,離座時同樣欷歔,感覺就像年輕時熬個通宵打副本,幾經艱難,換來都是一個滅團的下場。花了十年心血鋪排的《復仇者聯盟》如是,拍了八年的《權力的遊戲》亦如是:龍死了,長城倒了,眼見全部活人而非隨機的一半即將被變為尸鬼,不禁要問一句,為何總是壞人得逞?

有人認為,這都是小說家或編劇的成功秘訣。總要把好人折磨再折磨、翻煎再翻煎,才迎來一個大逆轉,才看到最後的曙光。但細看歷史,壞人佔盡上風的事實難道還少嗎?希特拉殺了多少人、為歐洲帶來多少災難才被打敗?香港不也是苦苦等待了三年零八個月,才等到美國人的兩顆原子彈?岳飛、屈原這些眾所都知的忠臣,要麼死在壞人手下,要麼鬱鬱寡歡以自殺去祭奠一個時代;又有多少開國功臣,披肝瀝膽之後,不明不白地被那個當上皇帝的人起了尾注。
壞人佔上風的理由有很多,我選了三個重要的講。首先,壞人做事無道德疆界,一切以利益為依歸,靈活多變;好人做事自縛手腳,幹架時要兼顧不可傷及無辜,未打已輸一半。其次,壞人心夠狠手夠辣,關鍵時刻不猶疑,假如滅霸集齊五粒龍珠後突然心軟,充滿大愛,放下屠刀,這樣的電影你會看嗎?最後,儘管很多人會噴,我也要說,壞人平均智商要比好人高。我深信,聰明的人才能當壞人,而且越聰明,破壞力越強大。
壞人的智商,也表現在其語言偽術上。北宋年間,遼國大舉入侵,忠臣寇準堅持抗戰,奸臣王欽若主張放棄領土,遷都南京。奸臣對皇帝說:「那些說要抵抗的人,貌似忠良,其實是不顧皇上你的安危;而真正的忠臣,不拘形式,不畏流言,處處為皇上的安危著想,即使被污衊成奸狗,亦會大膽進言。」幸好皇帝還算清醒,在忠臣的力挺下御駕親征,居然打了勝仗,定下和約。這時奸臣又說:「城下之盟,是一件十分羞恥的事情,但寇準不顧皇上背負千古罵名,仍慫恿皇上為之!寇準無非無非是把皇上當成賭注,這場仗贏了他領功,輸了則是皇上遭殃。此番他僥倖賭勝,皇上還看不透他的真面目,可見他實在是一個手法高明的大奸臣,皇上千萬不可一誤再誤啊!」
讀到這裡,嚇出一身冷汗,這種黑白不分、以假亂真的大謊言真不是我這種老實人說得出口的。所以不要鄙視壞人,壞人贏,是有道理的。好人往往只有一千四百萬分之一的機會反敗為勝,而且需要一個醫生,一個奇異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