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開始不久已弄得滿城風雨。多個真正颱風纏繞著香港,帶來橫風橫雨。與此同時,大專校園的言論風暴從不同院校的民主牆,席捲社會不同角落,激起熱烈爭拗,像莎士比亞在《馬克白》的名句:充滿着喧嘩與騷動(full of sound and fury)。
9月初,另一班年輕人的聲音響起,同樣充滿熱情及掙扎。他們當中有人曾為前路迷惘,不知如何走下去,正當自暴自棄之際,因遇上一班知音人而尋回自己。故事同樣在校園發生,這個校園設於葵青劇院的舞台上。
三十多位中學同學放棄了暑假,每天準時回校練歌、練舞,筋疲力盡但仍堅持下去,為的是暑假過後在大舞台演出為他們度身訂造的「奮青樂與路」音樂劇。我有幸欣賞是次表演,覺得水準非常高,有百老匯歌舞劇的影子,實在要為這班「奮青」鼓掌。
音樂劇團隊成員大多是第一次面向購票入場的觀眾。當中包括多名新移民,還有少數族裔和失明學生。擔任主角的少數族裔少女不懂中文,卻要用廣東話演出,她在劇後分享時說,歌詞是幾經辛苦逐字逐句用拼音記下來。其中一位男主角表示,明白追尋夢想需要奮鬥努力,不能給自己任何藉口。很開心聽到他雖曾被演藝學院拒諸門外,但今年已獲取錄,成為表演系一年級學生了!
學生們高水準的演出,有賴背後一班劇壇創作高手。這些專業人士提供的不只是編劇、編舞、作曲、作詞和指導,而且還要提升年輕人的信心,鼓勵他們追尋夢想,協助他們圓夢。
謝幕一刻,台前幕後全體團員一起在台上互相擁抱,感動流淚,令觀眾也深深感受到他們為音樂劇的付出。「為甚麼團隊中背景完全不同的學生,可以和諧共處、彼此扶持、共同奮鬥?」監製何力高這一問,其實也值得當前滿城風雨的香港人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