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2-28 06:00:00

現代式避諱

分享:

宋朝有位田登,在擔任常州州官時,要求舉州官民避他的名諱,犯者打藤。於是某年元宵放花燈,寫公文的那位為避與「登」同音的「燈」諱,只好寫出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的千古笑話。「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我們講到現在,這故事可算是中國避諱史上的經典了。
 

中國人早就常玩避諱遊戲,衝撞了孔子名字的「丘」,就改姓「邱」吧!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宋太宗趙匡義也要改名做趙光義,管你是皇帝的同胞弟弟。清朝雍正帝胤禛的禛字算是生僻字了,仍然與大文豪王士禛撞名──不怕,王士禛在康熙年間就已死了──但他的名字在文壇太響噹噹,死了也要照避,被改成王士正。到了乾隆才「追賜」他叫王士禎。

避諱這遊戲,衍生出的故事要多荒謬有多荒謬。說到底,避諱不過是另類的文字獄,是統治者鞏固權威、抄家殺人的藉口——乾隆就試過因為某人藏有的某本書內,沒有避康、雍、乾的名諱而把他賜死抄家。

雖然名諱的遊戲中國人早就不玩了,但權威始終是要鞏固、統治集團的威望始終不能被侵犯的嘛!所以現在玩的一套另類避諱,叫「敏感詞」。而且敏感的範圍大得很,同字同音之外,只要是惹人聯想的,通通被敏感通通要ban。

我們不知道這樣發展下去,中國人能用的字詞會否愈來愈少;只知道今時唔同往日,以前是百姓要避皇帝的諱,現在要避免犯天下之大不韙者,該是統治層那班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