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生參加「國際聯校音樂大賽」,臨結尾時突然卡住,驚惶失措,停頓數秒後,重彈尾句,勉強地完成,在台上已忍不住哭了,她媽媽也急得發瘋。初賽時她彈得完美無瑕,取得95/100分的優異成績,決賽前一天背了近50次,全無失誤,本來有望一嘗桂冠滋味,豈料功虧一簣。
事後我安慰她媽媽說:「剛才她因怯場而失準,就是所謂的”發台瘟”。 日後得獎機會多的是,失手經驗更寶貴,下次她就無壓力,最差也不過如此,試過了就不怕面對。」
學生顯然不是預備不足或缺乏自信,失誤原因有三:第一是心理壓力太大,來自父母、老師或是自己;第二是舞台經驗不足,遇到意外事故時不能即時應變,竭力避免停頓或重來;第三是恐懼刺激腎上腺素,引至心跳加速、手震腳震、掌心出汗、呼吸短促等,孩子未能駕馭這些反應,影響了表現。
著名中國音樂教育家但昭義說:「演奏時心理狀態和心理質素最重要。只有在演奏環境中才能真正有所體驗,單單憑“別緊張”之類的安慰話是無補於事的。」面對表演挫敗的學生,我除了安慰和鼓勵外,總會輕聲問多句:「下次還想再參加嗎?」肯定的答案令我欣喜。我深信,只要他們願意繼續嘗試,便可鍛煉心理質素,走出怯場的陰霾,享受演奏的樂趣和發揮應有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