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灣價低者得的膠肉餅,令隔離者屙足幾日幾夜。隔離本身已無奈,還要加上食物中毒,實在苦不堪言。於是有人提出用飛機餐代替,即時解決問題,為政府賺來近年難得的一句「從善如流」。
「從善如流」的,可能還包括「回港易」。荔灣一個個案,衛生署即時落閘叫停回港易,但當受到批評時,卻即時又再一百八十度改變。由去年開始,一些真正高危的地方,如印度、菲律賓等,政府明知風險極高,卻不斷讓人入境。相反內地疫情穩定,卻因一宗個案叫停整個回港易,確是不合理,只能令人想到AO的一成不變。當然,政府最終急轉彎,站在爭取通關的角度,也算「從善如流」。
可惜,不知政府是否只會因某人的聲音才會變。像我們這類民間的聲音,政府好像永遠聽不入耳。例如「利誘」打針很多人不斷提出,因為大家都見到接種疫苗是讓香港重回正常的唯一方法,但政府一句行唔通,就將多人的構想「打沉」。公務員打針也有很多人提出,政府聽到嗎?試想想,往後出入境人士都需要出示針卡及作檢測,但負責檢測他們的衛生署職員卻可能未有接種疫苗,那是多麽的荒謬!
當很多人很肉緊地不斷的給予意見,但政府就置若罔聞。那種漠視民意的反應和感受,的確令到很多人,包括社會大多數的基層非常失望,亦擔心這種情況會再延續五年,不論誰做特首。
唯一不會擔心的,相信就只有那些固有的既得利益者! 周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