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壓抑不斷上升的通脹,美聯儲局接連出重手加息;結果通脹尚未大幅回落,經濟就開始衰退;就近期市場上一些原先業績驕人的大企業也得大幅裁員的情況來看,美國的經濟前景實在叫人擔憂。
對經濟前景不抱奢望,覺得第一時間需要裁員的公司,包括蘋果、臉書、英特爾、亞馬遜以至Tesla等。這些公司的名氣響噹噹,在市場上可謂各領風騷,為甚麼會弄到要一裁就裁這麼大的比例,而且還要這麼高調地進行?他們似乎是刻意要提醒社會,未來的日子一定不會好過,大家都要未雨綢繆。
看看Elon Musk怎樣對待他剛收購回來的Twitter,就知道他基本上不認為,世界可以按原來的方式運行下去。Twitter有7,000名員工,他一下子就裁掉了近4,000人。其中包括CEO,CFO等公司的主腦。他告訴想留下來的員工,未來的日子會過得十分艱難,每個人都需要精神密集地長時間地工作;只有那些有突出表現的員工,才有機會合格過關。
Elon Musk自己每周工作120小時,即是說,就算不守安息日,每天也要工作17小時,餘下不足7小時作食飯、睡覺、梳洗、上廁所等。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搞的。
他自己做老闆,份工一年可以賺過百億美元,或許值得拿性命來搏;但那些月薪只有幾千美元的員工,怎肯像老闆這麼搏命?所以Twitter的員工至今仍在不斷流失。他還講風涼話,說這些有才華的員工,不愁在別處沒有機會發揮。
被解僱的Twitter員工有意把Elon Musk告上法庭,相信他是不會改變初衷的。在他看來,這是我買下來的公司,當然要按我的理念來辦事,投資者亦是看好我那套才投資的。所以,大不了跟法律要求付遣散費罷了,Elon Musk在用人方面是不肯折衷的。
這就是美式的裁員方式,雖然心狠手辣;但明刀明槍,一早告訴員工老闆的路向;員工可以合則留,不合則去,大家都按法律辦事。
香港的老闆多不肯承認公司要裁員,認為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他們甚少會預先公布裁員的範圍與對象,只說有員工自然流失,不關公司事。這樣,他們就有機會連遣散費也省回。
美式裁員除了明刀明槍之外,還會大刀闊斧,一次過完成。這樣,其他人就可以安心繼續工作。如果像某些香港的公司那樣,不動聲色,分幾刀慢慢切,震盪雖然好像沒有一刀切大,但會弄到公司人心惶惶,不知何時輪到自己。結果有能力的員工就會很快蟬過別枝,留下來的只是別的公司不肯要的人,導致公司的競爭力反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