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7-26 06:00:00

美國會否為台灣出兵?

分享:

台灣傳媒報道,台灣國防部修訂「台海防衛作戰計劃」,稱若兩岸開戰,美國不會派兵助台作戰。消息傳出後,總統蔡英文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而是說國防安全是「我們的責任」。
 

「美國會不會出兵協防台灣?」這個命題很舊,舊得60年前已經提了出來。震動世界的金門炮戰又稱「八二三炮戰」,於1958年8月23日爆發,國共海陸軍三軍都有出動。解放軍發射到金門的炮彈之多,彈片被當地民眾用來製造菜刀,頗有名堂。

金門炮戰最激烈時,美國出動軍艦為台艦護航。中國《人民網》對此有記載:福州軍區第一政委葉飛請示毛澤東,毛說「只打蔣艦,不打美艦」。葉再問,「如果美艦向我開火,我們是否還擊?」毛答,沒有命令不准還擊,「而且要等北京命令才能開火」。《人民網》稱,之後兩次解放軍擊中台艦,護航的美艦退到外海。

美艦出動護航之前,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說,「如果不得不出面干預,就得動用一些小型原子武器」;美國並裝備台灣軍隊,包括203毫米榴彈炮,以及「響尾蛇」空對空導彈。特別是後者,金門炮戰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空對空導彈擊落敵機的戰爭。1974年,合眾國際社稱,美軍將領在金門炮戰時亟欲使用戰術核武,但最後被總統艾森豪威爾否決。

金門炮戰不僅突顯當時中美的政治及軍事考量,第三國蘇聯的態度也值得一提。美軍在金門炮戰期間,在台海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增至六個,又準備從沖繩向台灣調動三個陸戰師之後,蘇聯立即派出外長葛羅米柯到訪北京。畢竟,中美在西太平洋爆發大戰,蘇聯在區內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這是莫斯科的最大考慮。

中國國防部長彭德懷於當年10月6日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兩岸之後逐漸維持大軍對峙下的「和平」。1979年元旦,美國與台斷交、與北京建交,中美先後簽署三個公報,但一如炮戰當年的做法,美國向台灣售賣武器從未停止。金門炮戰各當事人早已去世,若第二次炮戰爆發,當年對局勢的判斷與決定會否再次適用,將是戰爭與和平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