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12-31 04:30:38
日報

舉辦盛事須重質 確保每分投入帶來最大效益

分享:
體育盛事

舉辦盛事須重質 確保每分投入帶來最大效益

今年,香港在體育盛事舉辦方面頻遇波折,一系列因舉辦方操作不當而引發的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從美斯缺陣香港表演賽事件,到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半馬賽事的「撞線」爭議,再到最近的皇馬傳奇VS巴塞英雄簽名會的混亂場面,這些事件不僅損害了參賽者和觀眾的利益,也影響了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形象。

筆者認為,這些事件暴露出的問題,不僅僅是操作層面的失誤,更是對盛事質量把控不嚴的體現。體育盛事不僅僅是運動員競技的舞台,更是城市形象展示和文化交流的窗口。因此,舉辦方在追求盛事數量規模和成本收益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盛事的質量和效益,而涉及到公帑資助的盛事項目時,特區政府更應該發揮好監察、督促的作用,要當好「管家婆」、不能只做「提款機」。

正如筆者本月初在立法會會議中所說,特區政府預計今年財赤達一千億,香港應該更精確地把握自身的特性和需求,為資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依據舉辦盛事,不能只重量,更加要重質、提質,確保每一分投入都能帶來最大的效益,透過舉辦國際盛事串連各產業找經濟新增長點。為此筆者有以下建議:一、提升品質:香港應致力於打造世界級體育盛事,利用啟德體育園和全運會契機,提升盛事品質,深化香港盛事之都形象。二、發展強項:集中資源發展本港強勢體育盛事項目,如七人欖球、劍擊、馬術、水上運動、桌球、高爾夫球等等,培養世界級體育人才,形成品牌體育盛事效應。三、市場導向:向國際社會展示香港優勢,吸引外資及私營機構投資,明確盛事項目KPI,嚴格篩選及管理承辦方,促進香港「國際盛事之都」的正面形象宣傳。四、產業聯動:通過盛事拉動周邊產業發展,完善配套項目,提升觀眾體驗,促進經濟多元化。五、國際影響:打造國際體育仲裁和裁判之都,加強人才培訓,提升香港在國際體育界的話語權。

adblk7

體育盛事的質量關乎城市的形象和聲譽,更關乎人們的利益和感受。因此,在追求盛事數量和規模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盛事的質量和效益,集中資源強化盛事經濟的相關機制和體系,這樣才能確保每一場盛事都成為香港一張亮麗名片。 

MH, JP,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聯執委,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中律協創會會長,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永遠會長。
隔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