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由作者提供](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62491708_8O.jpeg?itok=Al9o4YUY×tamp=1739596484)
相片由作者提供
自從香港的「逃犯條例」政治問題爆煲後,近日香港的紛爭一直未有任何改善。黃絲就覺得藍絲係魔鬼,藍絲就覺得黃絲係受外國勢力所煽動,雞同鴨講。網上相互的文宣攻勢氣勢如虹,無論講乜都好,看來對家都聽不入耳。究竟為何?因為從根本的結構上,藍絲和黃絲的思想結構是完全不同的,而需要獲得對方的認同,必須先了解對方。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2017年出版了「香港特區二十年」這部文獻,其中一章仔細地就香港的核心價值,對建制派、中間派、民主派以及本土派作出了詳細的問卷調查。而各派別都同意,香港的首5項核心價值為「自由」、「法治」、「廉潔」、「社會安定」以及「民主」。 問題來了,當各派別需要為五個項目配比重要性的%的時候,就可以理解今天的局面是為何會發生了。以下請見各派別對上述5個核心價值由重到輕的排序:
民主派:
自由〉法治〉民主〉廉潔〉安定
本土:
法治〉自由〉民主〉廉潔〉安定
建制派:
法治〉安定〉自由〉廉潔〉民主
中間派:
法治〉自由〉廉潔〉安定〉民主
以上我們把焦點放在五個核心價值裡面排序在最後面的項目。民主派與本土派均認為「社會安定」該排在五個核心價值中的最後面。然而,建制派與中間派均認為「民主」該排在五個核心價值中的最後面。因此,可以反映出今天的社會所爆發的嚴重衝突源自於黃色陣營願意暫時放棄排序最後的「社會安定」來換取他們所需要追求的理想。而建制派卻非常憤怒,他們所非常重視的「社會安定」和「法治」被動搖了,因此甚至願意暫時放棄排序最後的「民主」來換取他們所最珍重的核心價值。
說到這裡,就是死結所在。
政治取態偏黃的讀者,看到這裡會馬上冒起陣陣的怒火,不滿建制派與中間派竟然把「民主」放在五個價值中的最後面。其實與此同時,取態偏藍的讀者也會不滿偏黃的群體把「社會安定」放在最後面。由於藍黃的心路歷程截然不同,因此對人生的價值觀念會產生相應的差別是可以理解的,這裡先不深入分析各自的心路歷程。
思想的構造不同,說的語言也自然不同,接著互相的了解就越走越遠。
從上述研究顯示,長遠來說,共同的語言就是大家都非常重視的「自由」。
什麼是「自由」?
李嘉誠肯定比一個洗碗工自由得多,因為有錢人可以把原來屬於自己的時間買回來自由使用。但係無錢嘅人,則需要出售自己嘅時間來換取金錢。
殖民地年代香港並沒有「民主」,可是有「自由」。當時大家能安居樂業,因此最終也乖乖就範。當年英國進城時也並不是一帆風順,在新界遇上嚴峻的抵抗,可是在殖民地政府的管制下大家認為能夠安居樂業了,因此也減少抵抗了。今天的香港生病了,是因為社會未能安居,亦未能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