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強調香港不能僅靠傳統優勢「一招鮮、吃遍天」,必須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在變局中打開香港新天地。應對近年財赤,正好說明了香港過去賴以成功的板斧不再有效,絕對不能繼續寄望土地收入和單一依賴金融業撐起經濟和稅收。同時,近月一些評論要求政府在公務員薪金、社會福利、教育和衛生等經常性開支入手,更是治標不治本的策略。唯一正確的做法是,持續推動創新,特別是人工智能、醫藥生物、大數據及尖端工業等領域,讓更多海外和內地企業來港,投資設廠和招聘,這樣才能增大經濟產值及增加利得稅及薪俸稅收入等,扭轉現況。
現屆政府銳意變革的方向絕對是好,局方積極推動創新科技,尤其投放不少資源在生物科技領域的發展,這不僅帶動了本地經濟增長,也對全球創新生態系統作出了重要貢獻。而跨國和內地藥廠願意紮根香港,正是被北部都會區,多個醫療及創新政策推動所致。多家跨國藥廠、科技公司及新能源企業,成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而環顧業界發展,不少公司都在探索新產業模式、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及推動創新。香港在數字上和國際排名也非常亮麗,在全球新興生態系統排名第三名,世界數碼競爭力位居全球第七等。而本地的研發總開支去年更增加至超過330億元,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升至1.11%,創歷史新高。隨著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以及第一批次的三幢大樓陸續落成,如何吸引企業進駐,讓頂尖企業和人才落戶變得關鍵。
在此背景下,歷年來在香港深耕細作跨國藥廠,都表態願意在本地加大投資力度,同時也積極向國際總部爭取更多的資源支持。它們絕對可以成為推動本地科研、提升生產力及實現新型工業化的新動力。這些企業不僅對接國家發展策略,有的還計劃在河套地區及北部都會區拓展業務,全面配合特區政府創科及工業局、醫衛局等部門的政策方向,支持本地研發、臨床研究及初創企業。藉助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這些企業還充當了內地與海外醫藥產業合作的橋樑,為香港在全球創新生態中的位置增添了重要籌碼。
跨國和內地藥廠在香港的持續投資,不僅為本地經濟注入了活力,還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例如推動經濟增長與就業市場轉型。藥廠的研發投入和高端製造業務,為香港創造高質量就業機會,並提升了就業市場的整體水平。同時有助提升醫療水平與藥物可及性,例如跨國藥廠為香港引入了眾多創新藥物,為患者提供了更多元的治療選擇,顯著提升了本地的醫療水平和生命質量。最重要的還鞏固香港的全球競爭力。透過持續的創新投入,香港在全球製藥與生物科技領域的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國際市場的重要樞紐。
同樣地,我們看到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階段投入服務,而「人工智能資助計劃」開始接受申請,我們相信將會為本地及區內開發及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和大語言模型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撐,期望政府能夠持續在這方面的投入,擴大香港在數碼科技及創新的經濟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