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照顧者的辛酸又成為熱門話題。華人社會中的長者,不少仍然渴求或需要第二代的照顧,子女未能履行這個責任的話,重擔便加諸於老伴身上。因此在香港以老護老、以殘護老的殘酷現實比比皆是。就如上一期所提及的認知障礙症,在香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的長者當中,便有一人確診;而每三名85歲或以上長者中,則有一人患上此病,患者可謂隨處可見。當病情發展至較嚴重階段,患者認不了親人、迷路、失禁等情況天天發生,令照顧者身心俱疲。照顧者或者可以考慮利用不同的工具,舒緩患者病況,也讓自己得到一點喘息空間。
首先是寵物,寵物在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據英國認知障礙症協會的資訊,動物可以成為患者的忠實伴侶,建立情感連結。這些毛孩的陪伴可以減輕患者的孤獨和焦慮,通過撫摸寵物,觀察牠們的活動或聆聽牠們的聲音可以令患者放鬆,帶來安慰和安全感。對於病情未太嚴重的患者,寵物可以激發他們的記憶和認知功能,例如需要緊記餵食時間、清潔和照顧等事項,這都對患者的大腦活躍和記憶力有所幫助。
未能飼養寵物的話,也可以讓患者玩公仔。這說法好像有點兒戲,但其實公仔療法是一種在認知障礙症照顧中常用的方法。通常是利用BB公仔來幫助患者減輕焦慮,提升情緒和增強感知能力。理念是通過提供可以觸摸和親近的對象,讓公仔可以成為一個情感輸出的對象,使患者能夠重新連結並回憶起過去的記憶和經歷。
另外就是音樂療法。人人都喜歡聽一些屬於自己年代的歌曲,認知障礙症患者亦然。透過播放與患者年輕時期相關的音樂,可以喚起他們的回憶,提升情緒和情感交流。此外,音樂可以激發大腦的語言和認知功能。唱歌和聽歌詞等可以提升語言技巧、記憶力和注意力,因此音樂還可以幫助改善語言流利性和發音。
人生就如一個循環,老來又返回呱呱落地時的模樣。這些工具或許有點返老還童,但卻能為這些老BB的生活添上一些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