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08-04 06:00:00

酬庸與平庸

分享:

政治官員的任命,固然大家之焦點,係放響人選,邊啲人做邊個位。我都一把年紀,當然理解一個人點樣可以破壞晒一個制度啦,但係,響依家呢個年代,制度之安排,一樣重要。


例如人見人憎之侵侵,佢又選到做總統。當然,以佢依家對美帝政治之破壞力,有目共睹。但係,關心美帝政治的人士,亦想理解一下,點解會響呢個制度之下,贏了選舉呢?要再避免一個立場偏激、處事違綱、執法亂紀之人士再做總統,係未美帝的選舉制度出了問題呢?點樣去避免出現侵侵二世、三世呢?美帝一啲有識之士正在思考緊一個方向。


因此,香江要避免次次政治任命之公布,就會出現眾口譁然之現象呢?就要一個好之制度啦。一個好嘅制度,就有機會令到大部分委任出來之人士,畀人感覺係有能力勝任嗰個職位。咁至少就係建立一個令人有信服力嘅委任制度。例如,台灣之馬英九政府,係出名一樣嘢:學者問政。點解咁樣,有幾個理由。其一,九哥係讀書人出身,比較鍾意同學者一起工作,換另一個角度,佢好自大,覺得非學者出身的人水平唔夠啦;其二,專業問政,因為只要嗰個學者係某個政策範疇之專家,就邀請佢地入閣;其三,九哥係政治乾淨界掌門人,委任學者做部長就可以避免外界嘈佢,派餅仔益自己人,官商勾結呀咁樣。

adblk6


呢啲學者治國之思路,其實同專業治國之思路一脈相承。專業治國之思路係,委任嗰個界別裡面有相當資歷之專業人士去做嗰個部長。呢度都有兩個可能。一係就係嗰個人才,響一個專業界別有專業資格,又或者係學者,做咗幾十年;另一樣就係嗰個人才係政客,但長期就跟進嗰個政策,久而久之就成為專家。


所以,外國經驗可見,元首有完全的自主權去委任外界人才,但現實上最大的前提,一定先以專業治國的思路為先,咁樣至可以畀人感覺係用人唯才,而唔係政治酬庸,為咗要還政治債,邊個政黨推薦邊個人,就叫手足食邊個。而且,響國外的政治任命,唔會做做下就跳來跳去,響台灣,邊有人上個月做緊國安,下個月就調去做核電,再下年調去搞兩岸政策,玩咩?咁樣係亂點鴛鴦譜,畀人鬧到飛起啦。


冇制度下,一個政治任命就會係政治元首的政治酬庸,對市民來講就係惡夢。唔係因為政府冇錢,而係政治任命之官員,社會係希望佢上任之後,即刻做嘢有貨交,唔係要佢上任去學嘢。要學政治,香港有好多渠道,選舉又得,搞NGO又得,去搞智庫又得,議員助理又得,點解政府要畀十幾二十皮一個月一條友去學嘢呢?先唔講香港政治領袖學歷視野不足,單係公共行政能力的嚴重倒退及滯後,一樣令人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