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鈴中心有鈴舌,為柱型骨頭,學者普遍認為是樂器。(李景玉攝)

銅鈴常與鑲綠松石銅牌飾和龍形器一同出土,代表其為等級象徵。(李景玉攝)
此銅鈴為二里頭文化(距今3,800–3,500年)文物。銅鈴標誌着青銅在二里頭文化中重要性,以及中國正式步入青銅時代。此銅鈴呈合瓦形,上方有鈕,一側有扉棱(古代青銅器裝飾),其祖形可追溯至包括陶寺在內新石器時代遺址所發現陶和銅鈴,銅鈴中心有鈴舌,為柱型骨頭,學者普遍認為是樂器,但實際用途仍有待證實。
在二里頭文化遺址中,銅鈴多見於貴族墓,一般出土於墓主人腰部和手部,被紡織物包裹;遺址內銅鈴常與鑲綠松石銅牌飾和龍形器一同出土,進一步顯示其作為等級象徵功能。中華文明溯源展覽策展人黃煒均介紹在一個高等級墓穴中有2,000多片綠松石及其他玉器砌成蛇形狀,鈴放於旁邊,相信鈴代表著重要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