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8月,疫情後首次有大型郵輪停泊啟德郵輪碼頭,卻出現「蝦碌」,有不少訪港旅客在郵輪停泊後下船,隨即「被困啟德」,等侯巴士和的士「大排長龍」,等侯時間更長達45分鐘,與特區政府積極推出活動向訪港旅客「說好香港故事」背道而馳。
啟德郵輪碼頭交通配套不足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存在已久的老問題。有碼頭營運商指出,疫情前大部分郵輪乘客攜着大型行李,長時間排隊輪候的士前往市區,甚為不便。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議員於2021年3月17日,在立法會上就曾向特區政府提出關於「啟德郵輪碼頭交通配套設施不足」的問題。當時,特區政府在會上回覆時指出,啟德郵輪碼頭當時因應疫情期間會暫停出入境服務,但當恢復接待郵輪停泊時,相信公共交通服務,包括的士和穿梭巴士「應足夠應付」郵輪乘客的需求。
然而,來到今日,郵輪旅客仍然「被困啟德」,與當日特區政府在立法會上聲稱的「應足夠應付」郵輪乘客的需求形成強烈落差。特區政府似乎忘了,任何工作都需預先評估策劃及執行工作。以此事為例,特區政府明知道啟德郵輪碼頭將有大型郵輪停泊,有沒有事先和公共交通工具承辦商、碼頭營運商作好協調?有沒有監察通報機制、預計人流客載量?
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香港旅遊發展局 2023-24年度工作計劃》 CB(4)193/2023(04)文件指出,特區政府會加大2023-2024額外4.37億撥款,以推動旅遊業復蘇,當中包括推動郵輪業復蘇。郵輪旅遊是當局的重點工作之一,但若對碼頭交通配套沒有好的預案,一切聽其自然,出事後才急急「補鑊」,引發的問題只會愈來愈多。
雖然啟德「逼爆旅客」,特區政府及後有立即加強郵輪靠岸期間的交通安排。例如向抵達啟德郵輪碼頭載客的每輛的士派發50元石油氣現金券、增設免費巴士等。但相關措施例如的士過海券是否能長遠去做?是否符合成本效益?
若果特區政府有做好事前工夫,相信亦不會引起此亂局。期望能吸取教訓,增強對任何工作的預視能力和策劃力。對訪港旅客而言,無疑影響到旅客對香港的感觀和形象。因此,我希望特區政府推出任何政策時,能加強應對方法,為可能衍生出的問題尋求更多的替補方案,而非事後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