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周五)清晨,載著近三千名國際旅客的郵輪「名人極致號」(Celebrity Solstice)如期首次抵達香港,啟德郵輪碼頭「一如既往」再次上演大批旅客在的士站排隊,卻苦等無車的場景,有報導指高峰時有過百人在等的士。此次事件再次暴露郵輪碼頭接待能力及交通安排的短板。營運商雖然派發了石油氣券,亦有要求的士電召平台提前通知的士到碼頭等客,結果仍是「唔知有客到」,讓人不禁反思,為甚麼歷史總是在重演?
自2013年首艘郵輪「海洋水手號」抵港而發生種種事故以來,郵輪碼頭本應該汲取教訓。然而,十一年過去,問題依然如故。當年由於接駁交通安排不善,旅客下船後面臨無車可搭的窘境,考慮到當時缺乏經驗,尚可理解。但來到2024年末仍在同一個骨節眼上出狀況,實在讓人非常失望。這不僅對不起遠道而來的旅客,更對香港這個旅遊城市形象的損害。
為甚麼郵輪碼頭再而三地爆出相同問題?缺乏有效的預測機制似乎是原因之一。郵輪抵港絕非突然,有關方面有沒有請船公司協助統計乘客搭乘的士的需求,以便碼頭營運商能夠及時通知的士平台?此外,當局有否考慮過在郵輪抵港後,安排旅客分批上岸以減少候車時間?這樣的安排不僅能提升旅客的體驗,也能有效緩解碼頭的交通壓力。
善用通報機制是讓的士電召平台在郵輪抵達碼頭的前夕便能做好準備,而不是臨急抱佛腳。又例如,當局是否願意帶頭與營運商和的士業之間建立穩定的溝通渠道,例如考慮和的士車隊攜手合作,讓車隊在郵輪抵港的日子,指定在相關時段地區提供服務。
郵輪抵港的交通接駁問題不是偶然事故,是已經發生過很多次。當局在與業界合作的積極性上、規管和協調交通資源、預測客流和提升服務效率方面的能力亟待加強。我們已多番見證問題重演,若當局仍不從中汲取教訓,問題累積下來將積習便更難改。
所謂事在人為,請相關官員拿出魄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