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08-09 04:31:39
日報

體育輸出與外流

分享:
體育輸出與外流

體育輸出與外流

巴黎奧運快將結束,在比賽過程中,有很多人生故事。其中,體育輸出與外流,是圈中經常討論的話題。我每次與圈中人談論這問題時,既興奮又感慨。

所謂體育輸出,乃指中國有些項目很強,成績斐然,人才輩出;後來因為人才過剩而出現遺才,國家隊容納不了,於是讓他們各自發展。其中一些到外國去,繼續其體育生涯。最典型的是乒乓球、羽毛球和跳水等項目,很多中國運動員入籍外國,並代表該國出賽,與中國選手對壘。來自中國的外隊教練也不計其數,成為體育輸出的獨特風景線。

在巴黎奧運會代表盧森堡出賽、六十一歲「乒乓嫲嫲」倪夏蓮就是一例。她原是中國國家隊代表,但無緣代表中國取得奧運獎牌,後來六次代表盧森堡出戰奧運,並曾打入女單十六強。這次她與中國的孫穎莎上演一場乒乓「嫲孫大戰」,雖然落敗,但一直在笑,全情享受比賽。

不過,有些運動員卻沒有這種心情,他們離開中國是另一種失意。同樣是中國乒乓球代表的何智麗,本來有機會成為世界冠軍,但教練要她讓路;在當年的體制下,她感到不公但要服從。她後來到日本發展,並代表日本到中國比賽,最後打敗中國的頂尖球手,證明自己的實力,跟着光榮掛拍。

adblk7

網球好手胡娜,也認為當年中國網球的制度不公,與教練時有爭論,後來自行發展,闖出自己的天地。有些運動員被教練控制獎金,後來要出售獎牌維生。諸如此類,令人苦思。因失意而到海外發展、關係逐漸疏離的中國運動員,被視為體育外流。

其實,體育就是體育,不應混入雜質,但中國體壇卻經常被扯上其他意識形態。當年中國女排獲得「五連冠」,成為全國寵兒,後來「大槌手」郎平到外國發展,曾帶領美國隊擊敗中國隊。那時候,譭譽之聲驟起,到她回國帶領中國隊的時候才告一段落。其實,郎平重視的是排球事業,代表哪一隊相對次要。她最後還是以中國的排球事業為重,得到官方的肯定。

可見,中國要成為體育大國和強國,必須全人訓練。官方要理智地看待體育運動,對觀眾也要情緒引領,否則很容易就側向一面而不及其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