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政府應先集中力量做好防止疫情蔓延的工作,還是先集中力量去維持經濟的正常運作?這個問題在香港是不用問的,因為社會對此早有共識——人的生命比甚麼都重要。
不過,我發覺,很多香港人在作這樣的選擇時,只是純粹從理念出發,卻沒有考慮過社會的實際承擔能力。若非我們的社會相對富裕,政府與民間都有一定的積蓄,我們並不一定捱得過封關限聚所導致的經濟衝擊。
印度政府在疫情剛出現時,亦嘗試以封關限聚的方法來防止疫情擴散;但很快就發現情況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封關限聚迅速令大量出城打工的農民工失去了工作的機會,唯有爭相回鄉活命。結果,數以萬計的民工,擠爆了回鄉的交通渠通,令病毒更容易交叉感染,以及將病毒帶到偏遠的農村,導致全國大爆發。印度政府只好立即撤銷封關限聚措施。因為,若是堅持繼續封關限聚,餓死的人很快會多過病死的人。政府只好兩害取其輕。
此之所以,我認為政府在制定抗疫措施時,除了要聽醫療專家的意見外,亦要聽取經濟專家的意見,那些認為政府需要第一時間按照醫療專家的意見去制訂防疫措施的政客,根本不是在為香港好,他們分分鐘會害死香港。
我最擔心的情況是:新冠肺炎會變成一種風土病,時不時會出現幾宗;如果一出現就封關限聚一兩個月,那社會的經濟活動水平就會長期大幅下降。那就不是香港可以承受得起了。如果這樣的情況出現,我相信大部分社會能夠做的,亦只能是先恢復經濟活動,然後以群體免疫的方式,去消減病毒的大規模傳播能力。一般人受感染後,只好留在家裏隔離,靠自己的抵抗力自療,社會只能集中力量去醫治重症者。
現時,有不少國家,雖然每日都有不少新的確診個案,卻不得不選擇盡快恢復生產。如果要他們採用香港這樣嚴謹的標準來決定是否重啟經濟,他們的經濟就很快會全面破產,而且不易恢復,但疫情一樣沒法徹底根除。此之所以,大部分國家都不等這一天到來了,決定還是先恢復了經濟生產再算。
美國現時每天的新確診個案在一萬宗以上,多的時候會超過三萬宗,但特朗普已決定要陸續恢復生產;很明顯在他心目中,生命的重要性比不上國家要恢復生產。因為若不恢復生產,還可以憑甚麼令美國再次強大起來?
然而,美國一放寬封關禁足的尺度,經濟雖然恢復了不少,但疫情亦有反彈的跡象,不排除美國的疫情有出現第二波的可能性。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後,而美國卻遲遲不再封關禁足,那就可能表示,美國已改採群體免疫策略。屆時,其他地區想獨善其身就沒有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