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批准對台灣出售一批總值逾22億美元武器,包括M1A2坦克(圖為同型號坦克)以及「刺針」地對空導彈。這個決定,在中美即將恢復貿易談判前宣布,未來會否影響談判,此刻不得而知,但中國外交部已經表態,要求美國撤銷軍售計劃。從過往美國對台售武的紀錄看,美國最後可能視北京的講話如耳邊風,軍火依舊直送寶島。
「刺針」導彈(Stinger)讓人想起一段美國軍火出口的歷史。1979年12月,蘇聯悍然揮軍入侵阿富汗,美國、中國、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國則支持阿富汗當地游擊隊。歐美傳媒在其後的報道指出,美國軍援游擊隊,包括「刺針」,中國則提供自動步槍等武器。這是眾所周知的歷史,那時中美攜手對付蘇聯,另一項行動是中美多國杯葛1980年莫斯科奧運。
「刺針」當時是美國發到美軍部隊不久的武器,是單人操作的肩托式防空利器,機動靈活,對付中低空戰機尤有作用。阿富汗游擊隊接過之後,蘇軍猝不及防,戰機及直升機受創慘重。英國《衛報》著名記者史蒂爾(Jonathan Steele)說,「刺針」逼得蘇軍的武裝直升機及地面攻擊機,要改從高空發動轟炸,避過「刺針」的火力,後果就是空襲準確度大減。歐美軍事記者有「刺針效應」的說法,指的就是「刺針」對阿富汗戰局的深遠影響。
美國對台灣售武,是根據美國的《台灣關係法》而行,至於向台灣出售甚麼,卻不是台灣自行決定,而是基於美國對地區軍力的評估。某程度上,可以管窺美國對中國軍力的判斷。1992年,美國批准向台灣出售F16戰機。華府這樣做,除了為了德州的選票,還因為中國剛引入Su27戰機,台灣空軍處於劣勢,於是老布殊允許出口F16到台灣,而且一出手就是150架之多,台灣空軍一夜之間急速提高戰力。這次美國出售的是M1A2重型坦克和「刺針」,有分析指,前者作用是固守戰略目標及迎擊登陸部隊,後者則用來狙擊直升機群。從軍火出口台灣,看到美國對台海未來局勢的戰略考慮,這亦未嘗不是另一種的「刺針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