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經論說過,政治制度上的民主,就算不是必然條件,也是社會普遍富裕的必要條件。因此,反覆只講「首先搞好經濟,改善民生」,而不處理制度的問題,就算一時之間在各種條件配合之下能夠達致較可觀的經濟增長,到頭來還都只會因政治制度的缺陷而造成深刻的社會危機,經濟發展也難以持續。從今天可以見到的現實去看,沒有普遍民主作基礎的經濟發展,到頭來還是難免落後於其他以民主憲政作基礎的體制,而且往往更容易爆發一些到頭來傷害經濟發展的重大事故!
經濟發展,搞好民生固然重要,但不是經國濟民的唯一目標。民主體制自有其缺陷與不足,但只追求速度的經濟發展帶來的種種問題及後遺症,卻有賴一個獲得共意授權的民主政體才能有效處理。單憑經濟發展不一定能夠克服其他方面的社會矛盾,社會必須有一個合理及健全的制度,從而疏解族群之間因為經濟及生活水平差異,文化與價值取向上的不一致,信仰與生活方式分歧等各方面而造成的隔閡與疏離。經濟發展與政治體制的同步發展,才是社會進步及保證各方面的發展可以持續之道。
今天有不少人仍然把亞當史密夫的自由經濟理論視作教條,只講功利的經濟增長而不及其他,又或者以「經濟發展就是硬道理」這些說法來否定一切人類文明進步的標準及訴求。這些人可曾知道,阿當史密夫一生其實只有兩本重要的著作,除了那本被很多人片面地奉為自由經濟聖經的《國富論》之外,他也寫了一本他本人更重視、曾經多番修訂的著作《道德情操論》。在這本已經少有人提及的重要著作裏,作者其實提出了平等、關懷、互相尊重及制度上要保證自由及多元的種種論述。在《道德情操論》一書裏所講的人文關懷,其實正與他在《國富論》中所述說的經濟邏輯互相對應。當經濟發展有改善,就更應該重視其他社會、政治及其他形而上的目標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