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6-12-02 06:00:00

《牽》在目送之前

分享:

《大手牽小手》是典型溫情片格局,時間不等人,是老掉牙的大道理,如何能動之以情,要靠「演」與「導」的功力。觀乎片名,看到溫馨牽手的畫面,屬意料中事,可是,當你還擁有,誰會珍惜?影片送上不少「目送」的描寫,當望著摯親的背影逐漸遠去,發現一切都抓不住時,人才會曉得牽手去捉住,是有限期的。
 

笑中有淚

《牽》片講述一對關係疏離的母子,由互不理睬,到兒子陪患癌母親走人生最後一段,為母實現未了願,母子化解心結故事,似曾相識。電影有鮑起靜坐鎮,影后一個眼神已能刺激淚腺,是觀眾入場主因。鮑姐今次演患有末期癌症的母親,出現「黃昏症候群」徵狀,即是有認知障礙,在日落後會經常疑神疑鬼的神經質表現,她與小休復出拍戲的黃浩然合演母子,甚有默契,再加上飾演媳婦的王菀之,成功牽動觀眾情緒,其中兒媳與孫女扮道士觀音,為母親驅鬼定驚的情節,溫馨惹笑,為熟悉的催淚橋段,亦增添喜劇元素。故事穿插兒子的童年片段,飾演童年版兒子的馬來西亞童星黃候升,談吐、舉止和神情,都跟成年版的黃浩然相似,衛詩雅初演年輕的母親,外形雖與鮑姐不太似,但演來自然,沒有形象上的包袱,保留兩個角色的性格特徵。

adblk6

對比鋪排

《牽》片著墨於母子情誼,編劇出身的馬來西亞導演李勇昌,在劇情鋪排上頗具心思,年輕母子的生活片段,對應著兒子照顧年長母親的情景,例如童年版的兒子明知將被母親扔在姨媽家,晚上用繩綁著自己與母親的手,又用膠布貼眼皮以防入睡,翌日睡醒,站在住宅的閘前呆望,找不著母親遠去的背影;年長母親表明不想住老人院,最終只能站在院舍的大閘內,落寞地目送曾說不會把她留在老人院的兒子離開。小時候,我們或多或少都有自覺被父母欺騙、扔下的經驗,而如何長期照顧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更是現實又無奈的兩難,「貼地」的處境引發共鳴,讓眼淚催得較自然合理。縱然,影片交代缺席父親實乃爛賭漢,欠下巨債兼拋妻棄兒的情節,略嫌兒戲與老套,部分牽手的特寫鏡頭過分刻意,但以溫情片而言,仍屬誠意之作。

牽手與目送

電影所「牽」的是兩代情,導演透過牽手與目送的影像說話之外,還借任職地產經紀的王菀之與同事的一席話,引用龍應台的散文集《目送》中的一句:「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道出兩代目送的必然,寄語忙碌的都市人,溫馨牽手有時限。當意識到總有目送子女遠走外闖的一天,為人父母者,別要為贏在起跑線,錯過與子女牽手同行的階段,只管適時放手。至於為人子女者,「我最近一次陪父母飲茶、食飯、睇戲和行街是幾時?」這是機師走出戲院的自我提問。

機師~讀文化研究,做了半個記者,愛漫遊光影世界。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