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期說了四點為甚麼中央政法委和一些在港的「左派」和「土共」要「追鬥」李嘉誠先生,今篇提出多三 點,餘下的數點在下期表述:
(五)李先生這次無故被扯入過去四個多月的「反送中鄭逆權運動」政治事件,很大可能是「政府的計謀」。政府覺得只要打盡民生牌,將運動禍首推向「地產霸權」,再重推經濟做救世主,就可以麻醉港人忘記政事。君不見林鄭社區對話似足三十年來中央政府的思考模式,千篇一律,仍然食古不化。現時旅遊業、零售業市場轉淡,政府有機會於新財政年度「派糖」,或以數十億納稅人的錢送購物券給遊客刺激消費,然後再邀請如福建幫、汕頭幫等工商百業團體來港旅遊,振興旅遊業。
(六)過去已有政法委開始指責李先生的言論是縱容犯罪,加上本地亦跳出責備李先生,刻畫出他受盡千夫所指的景象,其後再由政府出面宣布未來十年大計,其中可以穩定樓價的是引用政府條例收回「約1,000公頃」農地權益書去建做公營房屋。回顧9月時,多個大型國企領導先出席與中聯辦在深圳會議,再參與國資委舉行的交流團赴港與林鄭會面,目的說是為加強來港投資力度,實則可能是中央政府透過國企來加強本港企業的控制決策權,逐步擊退現時壟斷香港經濟的大財團,亦同時抵制現時華資「地產霸權」。
(七)政府找來「新鴻基地產集團」,它率先在今年9月1日起委任歷年來首位共產黨員「吳某人」為獨立董事,這亦是首間大型香港上市公司暫時對外公布有黨委加入。此舉是想讓其他大財團效法,要不就是賣盤,要不就像「新鴻基地產集團」般加入黨委,指示員工甚麼才是政治正確,甚至可能在公司內記名——例如︰「誰上班時穿黑衣」、「誰在休班時去遊行」……積極強化集團和中國的關係,變相在行政上將民企「行為化」成國企,「送中」漸蛻變成「變中」。政府藉此故意向其他財團「放出訊號」,逼進在港的華資和外資企業表態歸邊,要求他們選擇與人民為伍還是與錢為伍。本地企業加入了共產黨黨委後,這些南下黨員大部分在黨服務至少十多廿年以上,滿腦子都充斥著國內的辦事方式和處事思維,試問我們又怎能寄望他們了解香港自由市場的開放型經濟操作?
可幸的是一個黨都有不同派系,既是不同派系即代表執行人員持有不同看法,例如上個月,兩位已退休的前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和戴相龍所組成的智庫團隊及現任《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都分別於微博及公開論壇中,指香港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因只有香港能成為中國唯一一個可實踐正式資本主義的地方。無可否認深圳地位逐漸躍升,但絕無取代香港的本錢。
(由於主題事件將會巨大地影響香港的未來安定與繁榮,所以筆者借用今天的FridaySharing小角,盡快作緊密分析報道) (待續)
筆者從事國際金融銀行業務卅多年,現職大學客座副教授和國際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