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賭必赢》張繼聰自帶一套獨特喜感,他跟白只、楊偉倫等朱凌凌成員都有一份特別又睿智的幽默思維,平時看他們訪問已笑翻天。](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01_1.jpeg.webp?itok=7pPg2UJX×tamp=1739573184)
《祥賭必赢》張繼聰自帶一套獨特喜感,他跟白只、楊偉倫等朱凌凌成員都有一份特別又睿智的幽默思維,平時看他們訪問已笑翻天。
我的成長經歷過90年代,港產片的黃金歲月,也是賀歲月最興旺的年代,那時候戲飛還不到50元,「雙周一成」(周星馳、周潤發、成龍)賀歲片票房動輒2,000萬元起標,笑片如《家有喜事》、《行運一條龍》;賭片像《賭神》、《賭聖》;動作片如《紅番區》、《霹靂火》等更是高達4,000至5,000萬元。當然票房並不是電影質素高低的唯一指標,不過觀乎今年賀歲片票房普遍低下,以及最近網上鬧得熱哄哄關於賀歲片的討論,大家心中彷彿都默默認同:香港賀歲片都已回不去。事實是否如此?
最近網上「0.7套賀歲片」事件鬧得熱哄哄,更引來《祥賭必赢》男主角張繼聰留言DISLIKE,不過後來發現事主並非批判《祥》,引來一點點尷尬。那麼若循其本,《祥賭必赢》又是否一齣合格甚至高質的本地賀歲片?
《祥賭必赢》劇本紮實,演員用心,張繼聰自帶一套獨特喜感,他跟白只、楊偉倫等朱凌凌成員都有一份特別又睿智的幽默思維,平時看他們訪問已笑翻天,這次他的演出也是這部電影最大吸引力之一。戲中他的角色很討厭人賭博,在家中使用警察查牌般的氣勢喝止親友打牌;或是張跟反派朱柏康因小時候「尿床告狀」的私人恩怨,幾十年後再遇時上演郭富城梁家輝《寒戰》式兩個相距1cm頭碰頭嗌大交,但二人說的全都是言不及義、不知所云的瘋狂爆肚台詞,咬牙切齒地大力說:「我舉手同MISS講你瀨尿係為你好呀~」,有趣橋段配合張繼聰即興發揮確實笑碌地。
電影也致敬了過去一些經典賭片,像阿倫有一場賭檯戲在毫無遇警下忽然慢動作般將食指和中指指向喉嚨再撚聲說話,有一定年紀老影迷如我立即會意是《賭聖》香港賭王洪爺(秦沛飾),如此神來之筆自然引發破口大笑。不過這些GAG涉及入觀觀眾影齡,觀察現場年輕觀眾明顯沒反應,年長一點的可能也不太懂這些梗,更別提像張繼聰說「扣你50分」、「點解你好似著緊童軍制服?」(《強姦2之制服誘惑》),這些雖然在網絡早已成為MEME圖的梗,但對很多人來說依然不知是啥(我數年前曾替一個很受香港人歡迎的社交網站寫新聞FEED,寫「扣你50分」時負責監修的編輯們也不知道是甚麼,然後直接刪除),但只要你是相對「熟書」的觀眾,也絕對能夠領會並哈哈大笑。
![《祥賭必赢》沒有以前賀歲片那種瘋狂堆疊笑料的節奏,也沒有扣人心弦的劇情讓人期待接下來發展。](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04_8.jpg.webp?itok=xxcQ22Nx×tamp=1739573184)
《祥賭必赢》沒有以前賀歲片那種瘋狂堆疊笑料的節奏,也沒有扣人心弦的劇情讓人期待接下來發展。
演員好笑定齣戲好笑
不過《祥賭必赢》這些好笑片段,能代表香港賀歲片回來了嗎?遺憾的是《祥》的笑點主要靠演員本身的幽默感,而不是劇情設計好笑。觀眾看的是演員個人表現,而不是一系列精心鋪陳的喜劇點子。電影劇本雖然穩妥,但缺乏新意和意想不到的爆發點,令整體未能製造強大吸引力。它沒有以前賀歲片那種瘋狂堆疊笑料的節奏,也沒有扣人心弦的劇情讓人期待接下來發展。
反觀過往令我們開懷大笑又睇得過癮的賀歲片,成龍每十分鐘打一小場、廿分鐘打一大場,周星馳每三分鐘炮製一個小GAG、五分鐘製造一個GAG,觀眾眼睛跟腦袋完全不能休息,這種節奏感和娛樂密度,如今確實好像難以復再。這或許和以前港產片的「即興創作」文化有關。我曾看過一篇訪問,說當年《嚦咕嚦咕新年財》的造型指導余家安,每天要到早上收到柯打才(可以)去借衣服,下午便直接開拍,演員很多時要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即興發揮,因此我們才看到梁詠琪穿上交通警服打麻雀頭盔撼吊燈、扮掃帚頭加套行政人員服裝同奶奶打牌等。香港電影前輩們臨場創作的能力,是一種近乎「超能力」的技巧。當然,現在拍電影從劇本到梳化服所有東西都準備好是能確保作品品質不會走樣,但也同時剝奪了即興發揮的種種未知和驚喜。即興發揮這種「超能力」,來到今天的香港電影業恐怕已經失傳。
![香港電影前輩們臨場創作的能力,是一種近乎「超能力」的技巧。現在拍電影從劇本到梳化服所有東西都準備好是能確保作品品質不會走樣,但也同時剝奪了即興發揮的種種未知和驚喜。](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03_8.jpg.webp?itok=6aArha5s×tamp=1739573184)
香港電影前輩們臨場創作的能力,是一種近乎「超能力」的技巧。現在拍電影從劇本到梳化服所有東西都準備好是能確保作品品質不會走樣,但也同時剝奪了即興發揮的種種未知和驚喜。
另外,導演掌控節奏的功力也好像很難再找到。無論是《嚦咕嚦咕新年財》還是《單身男女》(兩齣最近也在免費電視上播放),裡面的角色永遠是步步緊逼,故事推進不斷,沒有停滯。特別是賀歲片,如果讓角色在故事裡「歇一歇」,觀眾馬上就會覺得無聊。《祥賭必贏》便出現不少這種「歇一歇」的時刻,讓氣氛和節奏一下子沉下來。同樣,拍攝手法也沒能承襲過去的精髓,像以前王晶的賭片,無論質素如何,拍賭牌的時候至少撲克畫面清晰、賭牌過程節奏緊湊,但現在很多時卻連這些基本都做得不夠好。《祥賭必贏》中有一場戲,阿Sa和一群戒賭人士互相推撞,試圖營造那種混亂喜感,但無論是拍攝還是剪輯,都做不到昔日那種流暢的混亂感,反而顯得尷尬。
再回說演員,特別是喜劇演員。早前看過Do姐訪問劉青雲,他說自己不懂演喜劇。我一開始以為他只是謙虛,後來漸漸明白他真正所說的是「真正的喜劇演員是有自己獨特的節奏和風格」,能讓人一看到就覺得好笑,甚至會成為模仿對象。張繼聰有這種節奏,但阿Sa沒有。我很喜歡阿Sa,特別是她在《情癲大聖》裡的表現,但她並不是一個天生的喜劇演員。當她演一個對愛情倔強又委屈的角色時確實很有說服力,可是要她演一個「爛賭婦」,說服力就沒那麼強。同樣是外型不搭,梁詠琪在過去的電影裡卻能做到,但阿Sa這次卻未能完全撐起角色。
![定義一齣賀歲片好笑與否牽涉太多方面,編劇的故事、導演的功力、剪片的節奏、演員的喜感、觀眾對幽默的認知等。](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_webp/public/2025-02/02_7.jpg.webp?itok=2rYTVYma×tamp=1739573184)
定義一齣賀歲片好笑與否牽涉太多方面,編劇的故事、導演的功力、剪片的節奏、演員的喜感、觀眾對幽默的認知等。
定義一齣賀歲片好笑與否牽涉太多方面,編劇的故事、導演的功力、剪片的節奏、演員的喜感、觀眾對幽默的認知等。或許是過90年代的賀歲片如《家有喜事》、《嚦咕嚦咕新年財》這些經典把標準拉得太高,但沒辦法,看過就是看過,觀影經驗同樣回不去。不過也不需要一直回頭看,與其試圖複製過去的賀歲片模式,不如嘗試各種新類型、新風格,為新世代賀歲片注入新活力。這樣,大家就不用一直陷入「同奶奶報仇」的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