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稅」這個詞,嚴格來說並不十分準確。因為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仍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名正言順收取一個叫「碳稅」的費用。筆者這裡說的「碳稅」,是泛指一些企業要按他們碳排放而要負擔的支出或費用。因為大家也心知肚明,企業負擔的這些費用,或遲或早、或經過不同的手段,終歸會由我們消費者埋單。
舉一個簡單例子,就以今次在2023年1月1日歐盟決定徵收的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或CBAM)。不論它的名字叫得多麼高貴,說穿了也算是一個「碳稅」。因為他們的標準,就是建立在這個出口貨物到歐盟的企業,是否在他們本國已經繳付了類似的碳交易稅,以達到類似歐盟碳中和的標準,否則的話,歐盟就會按歐盟自己的決定及標準來收費。雖然CBAM有三年寬限期,在寬限期內,這些企業只需要報告,不用實際繳交任何費用。但在三年之後,即是2026年1月1日,歐盟就要正式收取費用了。
按歐盟的條例,這些費用是由歐盟的進口商繳付給歐盟的。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進口商當然不可能自己全部負擔這些收費;更有可能的是,由出口國的出口企業來負擔。道理也很簡單,歐盟這些進口商面前,就是兩個選擇。繼續進口這些外地產品,還是在歐盟內,自己採購呢!大家可能心裡要明白一點,歐盟進口這些產品原因,主要是因應他們比歐盟內部購買價錢便宜。如果在計算加入「碳稅」之後,價格跟歐盟內部的差不多,買家的想法就會不同。而且更加可能的是,這些外國產品現在比歐盟內部購買還要貴,原因是運輸的額外費用。這樣的話,就算你是進口商,可能你也會選擇在歐盟內部採購了。
但令人擔心的還有兩點:第一,美國已經表示有意仿效歐盟,設置一個與碳有關的收費。第二,可能大家更加關心的是,這裏的碳費用,對我們普通人的生活,究竟有甚麼關係呢?這裏我賣個小關子,下期再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研究結果及看法。但可以透露一點,這些與碳有關的收費,是會對我們的平常生活,起了根本性的影響。
房中大象 :
歐盟現在實施了碳邊境調節機制,據說美國也會推出類似政策。而且還有其他發達國家,準備仿效。就算不用腦袋去思考,看也看得出來,這種與碳有關的收費,應該是對徵費國的政府頗有利的。
但為甚麼,好像都是一些發達國家在徵收這一類與碳有關的費用?反而發展中國家,或多或少都是反對呢?
學生回饋:余偉健(6A)廠商會蔡章閣中學
「近年來,碳中和成為全球熱議的話題,愈來愈多國家為了減少碳排放量而訂立了不同的碳中和目標及政策。正如文中所提到歐盟為了盡快達成碳中和目標而推出了「碳稅」政策。這個措施確實可以有效地減少相關企業的碳排放量。因為所涉及的企業必須要開始考慮進行商業活動時需要繳付碳稅,而這些企業為了降低他們的成本價會選擇去控制他們所造成的碳排放量。但我認為其實回歸本質,這個措施只是這些發達國家的政府為了名正言順地收取更多的稅務才推出,這個表面上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政策。但綜觀環球格局,我覺得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國家政府為了改善國家形象而推出碳稅政策,令碳稅成為一個全球化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