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在面對這些意想不到的天災人禍,如疫情和戰爭時,採取的反應各有不同。有些國家選擇優先保障本國經濟,甚至將部分經濟負擔轉嫁給其他國家,通過對外國產品徵收類似碳稅的新經濟門檻,以保護本國企業和經濟。例如,歐盟於2023年1月1日實施了碳邊境調節機制 (Carbon Border Adjust Mechanism),其目的是保障本國企業和經濟。
雖然現在大家已經走出疫情,但過去兩三年,因疫情所引起的經濟效應尚未完全被消化。此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因為疫情而作出了調整和改變,這導致了經濟的大幅轉型。曾經蓬勃發展的行業,如郵輪旅遊和大型室內活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而以前不被看好的行業,如外賣平台,則變得蓬勃發展。
因此,如果你感覺全球“碳中和”的步伐減慢、甚至停滯不前,這確實是有根有據的觀點。我們必須承認,全球“碳中和”的旅程並非一帆風順,它面臨著各種挑戰和考驗。然而,我們不能因此氣餒,而是要堅持不懈地努力。畢竟,碳中和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我們需要共同努力,找到解決方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碳中和的道路可能會有波折,但我們不能停下腳步。讓我們共同努力,推動全球碳中和的進程,為我們的星球和未來做出貢獻!
房中大象:香港於2022年10月,推出港版的碳交易 Core Climate,目的是什麼?
學生回饋
學生姓名:潘國煒 班別:5A 學校:廠商會蔡章閣中學
「的確,要推動碳中和有賴全球各國不同持份者的努力。因為全球暖化絕非單一國家所面對的問題,反之卻是全球各國都不能夠忽視的現實。尤其是推動碳中和的道路上,各國政府或會面對經濟與環境之間兩者如何取捨的難題,但我認為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其實並不是零和遊戲。舉例而言,推動環保產業一方面可以促進可持續發展,同時又可以推動經濟發展,反之亦然,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不一定要犧牲環境保育。因此,正如屈原《離騷》一文中曾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儘管邁向碳中和的道路上有不少挑戰,但只要各個持份者不屈不撓,相信我們終有一日可以達致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