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0-11-17 04:30:00
日報

社會主義特色的女權主義

分享:

我們對內地的「一孩政策」印象深刻,這政策套在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文化上,造成挺嚴重的男女人口比例失衡,引申出各種社會問題,不過一孩政策其實在2015年便廢除了,取而代之的是「開放二胎」政策,2015年後的大陸電視劇裡,不時都夾帶宣傳「生二胎」的劇情,那五年下來,生孩子的人多了嗎?男女比例改善了嗎?


並沒有。
 

跟世界潮流一致,內地的生育率持續下降,而且在生育率下降的前面,是結婚率下降,一堆內地專家、社會問題KOL開始探討,為甚麼愈來愈多中國女性不願意結婚了?有人說,是經濟問題,有人說,是女權主義作崇,說是經濟問題的,建議要給結婚生孩子的人各種獎賞,不單是錢(例如稅務優惠),可以腦洞大開地給予「教育優惠」,愈生得多,這一家人的孩子所得的高考分數自動加值,弟弟妹妹生下來,哥哥姊姊上名牌大學的機會愈大!還真是……挺有創意的。


至於女權主義,在內地還是處於網上叫囂的階段,因為無法實際進行社會運動,大概未來都只會繼續紙上談兵,不過由於是空談,確實說得天花亂墜,彷彿真的有一個「覺醒」群體,拒絕當「婚驢」,爭取孩子「冠姓權」,追求終極平權,然而關掉微博、微信公眾號,放下手機,一切都煙消雲散。


那內地女生,或與內地男生談戀愛的女生在放下手機後面對著甚麼實際問題,令她們對婚姻愈發猶豫卻步?與其說是女權思想,不如說是人身安全問題,因為互聯網,以往不被曝光的家暴事件現在三不五時便會迅速傳播。內地並沒有家暴法,而內地警察的執法思維非常「感人」,一名女性被丈夫打到半死,就算有幸能報警,警察全都會以「家庭糾紛」處理,「家庭矛盾警方不插手」,直到女性被打死,男的才會被拘捕。虐待小孩亦一樣,不把小孩虐死,父母都可以為所欲為,在內地,倫理關係是作惡的保護衣,這種「傳統」,現在血淋淋的在微博上隔天曝光。「不婚不育保平安」比甚麼女權主義都要實在,又或許,這才是社會主義特色的女權主義。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