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隨處食到的魚板,是南部城市釜山的代表美食,這種主要由魚肉和麵粉做成的食物,是因戰爭而興起來。
五十年代韓戰爆發,釜山於1950年8月至10月,以及1951年1月至1953年8月期間,成為韓國臨時首都,大量難民南下避難,人口在1955年爆增至超過百萬,糧食急促短缺。由於釜山一直是韓國捕魚業重要港口,當時人們便把美軍派發的麵粉,與賣魚剩下的魚骨內臟剁碎攪拌,再以鯨魚油炸成魚板,成為民眾果腹食物。到了八十年代改用大豆油炸,當然,現今的魚板材料講究得多,採用鮮魚如鯛魚、明太魚、紅衫魚等,並演變出多種食法,混入不同配料,不同形狀製成漢堡、吉列、麵條、薄餅等。
魚板店在釜山門庭若市,1953年成立的三進魚板,那一年也是韓戰簽訂停戰協議。當年創辦人在釜山三大公有市場的蓬萊市場創業,至今逾70年,是釜山最著名魚板生產商,他們的零售店門面設計如麵包店,可見魚板是日常食物。
三進魚板更設立歷史館,介紹品牌故事及製作方法,最特別是讓客人DIY體驗手工魚板。製作過程看似簡單,搓搓揼揼把材料變得黏性,但要把軟腍魚肉掛上捲筒,再拿去油炸,要有一定技巧並不容易呢!體驗查詢:삼진어묵 체험 역사관 : 네이버 카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