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到台灣旅遊的朋友應該都感受到,當地的水果品種特別多也非常新鮮好味,主要是因為有很多在地的農產品,不需經空運就能產地直送,更重要是不少農民都花心機研發培植,不止內銷,連在外地也受歡迎。
日本在1895至1945年統治台灣,期間鼓勵種植稻米、甘蔗、香蕉及鳯梨等,台灣種植的香蕉首次運到日本後大受歡迎,從而帶動香蕉產業的興起。記得曾經到日本九州旅遊,在門司港見到兩件造型有趣的「香蕉人」,話說當年台灣輸入的香蕉大部份都是通過門司港進口,由於香蕉很容易爛掉,商人會將不適合運到市場的香蕉就地販賣,因而有了「香蕉人」這個吉祥物。
跟「台灣好基金會」到台灣南部的屏東,參觀不同的種植場,其中那個香蕉園實在震撼,佔地比兩個維多利亞公園還要大,年產量 5千公噸,主事人榮大哥是香蕉園的第三代,他的阿公曾經順著外銷的浪潮而賺大錢,可是到了父親一代卻因為出口沒落而虧光,到他接手,他努力用科研的方法,利用催熟室的技術,控制好香蕉的質量。
聽介紹才知道香蕉市場有一個崗位叫「選別師」,到底是做甚麼?下次再分享。
Facebook Page: 魏綺珊Jo Ngai
Youtube Channel: 珊剛二人幫/ joandren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