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成長於九十年代終日沉迷打機的我,對超音鼠有一份難以言喻的情意結,除了因為他是遊戲角色,更因為他是SEGA吉祥物。三十多年後自己童年喜愛的角色,被Reboot登上大銀幕固然興奮,結果2020年上映第一集時已覺無限驚豔,兩年後的《超音鼠大電影2》更為我帶來了三個感動。
我觀看那一場是家庭招待場,戲院內坐滿超過一半是小朋友,他們掩不住內心的萬分期待,當畫面播放著「唔該熄咗你個電話啦~」時已大聲問媽咪:「點解唔見超音鼠嘅?」到電影正式播放,超音鼠無論是講爛gag、撞板還是追跑跳碰,他們都全程擘大喉嚨哈哈大笑。那一刻我忽然感到很感動。相信很多七、八十後都親眼見證過遊戲《超音鼠》的誕生,無論色彩、畫面流暢度和遊戲性,都優於對手任天堂的《瑪利歐》,到之後SEGA黯然退出主機市場……誰想到三十多年後,我們竟可再見到這隻SEGA吉祥物於大銀幕重生,讓小朋友鍾情於他,感覺就好像將九十年代的美好事物得以在新世代以不同媒介延續,證明當年artwork經得起時間考驗之餘,亦令成長於那個年代的我與有榮焉。
如果你跟我一樣成長於九十年代,一定會喜歡上兩個笑匠,一位是本地代表周星馳,另一位是外國代表占基利。當年的《變相怪傑》、《衰鬼線人》、《神探飛機頭》讓我們見識了那極度浮誇同時只此一家的形體動作及說對白技巧,之後又可以很認真地跟你訴說「到底失戀可以有幾傷心」的西洋版醉生夢死《無痛失戀》,之後他因為情緒問題息影多年(中間也有參與演出,但鮮有在港上映),直至《超音鼠》找他演蛋頭博士,第一集出場不多但已叫影迷感動,雖然只有幾幕但非常搶眼,結果到今次續作戲份大幅增加(跟超音鼠睇齊)。能夠再看到他超誇張勁搞笑的無厘頭演出,作為粉絲很難不感動。
打到飛起變「超級剎亞鼠」
近年有不少日本動漫角色被荷李活重金禮聘越洋重製,從最早的《生化危機》,到《龍珠》再到《攻殼機動隊》,還有之後的《阿基拉》,不過當中掌握到日本那獨有的細緻設定、熱血感以至文化精髓的並不多,很多時都令影迷失望而回。《超音鼠》幕後團隊深明「還原日系」的必要,除了第一集聽取民意,將超音鼠外形改回本來面貌,今集故事也跟隨遊戲設定收集寶石,令老機迷如我感到分外親切懷念。更好玩的是,今集大幅增加戰鬥元素,超音鼠跟對手Knuckles的打鬥堪比《龍珠》的悟空對比達,由海底打到飛天,超音鼠更吸收寶石力量變成全身金毛的「超級撒亞鼠」……如此熱血勁抽,現場小朋友個個睇到拍爛手掌!
最後溫馨提示,電影廣東話配音非常出色,香港配音員表現超班,但如果閣下跟我一樣都是占基利迷,建議觀賞英文,非關配音質素問題,一來配音版主要對像為兒童觀眾,加上文化差異,部分中文翻譯不管如何也不能傳神。為了占基利,我也準備多看一次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