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18-07-04 06:00:00

走在工業4.0的前端

分享:

上周我到訪南韓濟州島,出席由諾曼基金會協辦的「Jeju Forum for Peace & Prosperity」,並擔任其中一個研討會環節的嘉賓,討論有關工業4.0對社會及未來的影響。工業4.0是由德國在2013年提出,總投資達2億歐元(約18.4億港元),用來提升製造業的電腦化、數位化和智能化等,但工業4.0的目標並不是單單創造新的工業技術,而是著重將現有的工業相關技術、銷售與產品體驗結合起來,從而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和人工智慧等智慧工廠,並在商業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夥伴的資料再作大數據分析,提高產品品質及完善售後服務。
 

adblk6

研討會的嘉賓來自美國和德國,他們在工業4.0上各持不同理解和顧慮。美國企業近年在商業及工業上的思維比較前衞,例如Tesla便開放一些科技上的專利,好讓更多企業可以一起共同研發電動汽車;相反德國雖然在汽車製造業手執牛耳,但除尊重知識產權外,亦對商業專利非常保護,但我認為汽車製造業其實除生產外,也是一門手工藝,暫時並非全自動機械生產線所能取代的。

大部分嘉賓都認為,中國在大數據應用上遙遙領先,因為私人企業可以在互聯網上取得多項數據,這對發展產品及服務有莫大幫助,但同樣地如果這些數據被國家利用執法的話,就存在很多私隱上的問題。說到工業4.0可以取代很多工人的崗位,其實在過程中,這些被機器取代的工人,也需要接受「再培訓」,從而提升工作效率。不過,究竟是否可以將一般操作機器的工人,透過再培訓令其成為能夠書寫程式的程式設計師?是否利用AR或VR技術便能讓工人嘗試不同的工序?在這議題上,似乎沒有嘉賓有肯定的答案,我還是賣個關子,讓大家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