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筆者參加灼見名家和恒生大學舉辦的ESG頒獎典禮,在港交所的金融大禮堂舉行,城中財經金融界朋友相聚,除了聆聽主禮嘉賓財經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致辭之外,大家都關心香港的公共財政赤字問題。
正當台上的許局長將發行綠色債券視為KPI功績,但台下的朋友卻擔心不斷增加綠色債券的發行量,並且將債券當作政府收入,破壞了香港行之有效的收支平衡原則。
這財政年度發行的綠色債券就高達1200億,連同動用了土地基金1000億,預算案說的200多億赤字,實際已超過2400億,本屆政府落任後,曾經豐厚的財政儲備將會全部變成債務,變成「虛庫」,來屆政府將「巧婦難為無米炊」。
綠色債券的說法是投放在綠色相關公共開支,但是興建建築物的綠色天台,水務渠務,山坡管理等等全部都可以歸納為綠色項目,「漂綠」容易,效益存疑。正當國家也說要過「緊日子」,香港是不是所有公務工程都要繼續推展?
當立法會批准香港政府的債務上限增加到5000億,部份發行的債券是20年和30年,財政預算案已經沒有合理地反映這些債務帶來的利息開支和對未來公共財政的影響。上一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就進行過研究,香港將無法避免要應付結構性財政赤字,今天已經要提早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