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時今日金價投機味重於避險用途。(資料圖片)
正所謂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金價由每安士低位1,178美元,升到超過1,900美元,理論上世界正處亂象。但同期美股升幅也不小,一個是避險,一個是追險,兩者皆升,究竟是亂還是盛?
筆者一向忌評金價,皆因黃金同時有其貨幣屬性、金融屬性和商品屬性,在全球一體化,加上QE資金泛濫,三種黃金屬性今時今日經常出現互相抵觸,令金價投機味重於避險用途。
從1971年Bretton Woods體系崩潰,黃金共經歷兩輪牛市和兩輪熊市。第一輪牛市在1971至1980年,黃金與美元脫鈎,開啟市場化交易,加上兩次石油危機,黃金價格由37美元,漲至850美元。
第一輪熊市在1981至2000年,金價由850美元,跌至252美元,這一階段世界經濟整體進入大緩和時期,低油價、低通脹,美國及主要發達國家經濟持續向好,實際利率趨升,金價無運行。
第二輪牛市是2001至2012年,金價漲至1,895美元,金融海嘯至流動性氾濫,長期寬鬆下,通脹預期抬升、實際利率下行,而恐怖主義事件和地緣政治危機更是火上加油。
第二輪熊市是2012至2018年,金價由1,895美元,跌至2015年的1,049美元,之後大部分時間都是在1,000至1,400美元上落。
綜合以上,影響到黃金價格的因素可歸納為六大類。一是美匯指數,反映了美國經濟基本面和無風險利率的水平;二是政經風險事件;三是實際利率,亦是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四是通脹水平;五是黃金供給高度,即礦產金的供應;最後是黃金需求例如珠寶首飾需求、工業需求和儲備需求。
今時今日的金價,繼續量寬基本上是共識,除非各國大玩負利率,否則進一步的量寬預測和消息對金價行情影響有限。相反,美元走勢對金市的關鍵性更大,近日金價破頂確實多得美元跌跌不休,但爛船三斤釘,何況美元也非爛船之流,最擔心是美國大選在即,兩位老人家你一句我一句,齊齊大打非貨幣政策類的振興經濟牌,久弱的美元如果出現技術反彈,對金價造成的震盪實非輕易可消化。
而長線金價,有人說流動性擴張和走資都是金價長升長有的主因,筆者不敢否定。惟虛擬貨幣長線會不會取代黃金,最近有學者提出了這個可能性,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