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未生準備了其他題目,但由於CEC國際(759)創辦人林偉駿先生突然逝世,決意急急把這個題目推出。

CEC國際創辦人林偉駿突然離世。(資料圖片)
林偉駿早年已投身線圈行業,主力市場為日本,1990年代已賺數千萬元,上市需求不大。上市目的僅為加快其他業務如科技行業投入、加深上下游發展及讓開放員工持股。
但後來因為科網爆破,新投資項目不如預期,加上擴產使折舊增加,上市不久盈利暴跌,2003年更一度虧損。但他沒有放棄,在重新專注本業下,終於轉虧為盈,並連續數年獲利。但2008年金融海嘯後,市場需求突然減少,生意大減,故被迫裁員。眼見日本電子線圈用途主要以數碼相機為主,但由於有相機的手機iPhone逐步興起,業務會繼續萎縮下去。雖然林先生當時把上市公司售出,已經可以一生無憂,但為了員工生計,決定擴大其中一位員工從事的零食生意,在葵涌廣場覓舖開業,就是後來的「759阿信屋」,之後就是故事了。但唯一不同的是,林先生沒有在股票暴升時減持股份,或是發售新股,並老老實實做生意,未生只能說一句「了不起」。
林先生由21歲創業起就不斷「頻撲」,做廠和零售因為很多上上下下的東西需要兼顧,本身就已經是非常困身的工作,且據聞他也是一個親力親為的人,休息時間自然不多,加上又頗為愛吃東西,身形亦日益龐大,身體自然比較容易出問題。其時已經患上糖尿病,更曾經中風兩次,幸而當時沒有大礙,今次只能說是不幸。
正如未生之前所說,做工廠和做零售是非常困身,由員工、採購、銷售、生產都要有知識,況且兩項業務都是一些「高債、低利潤」的生意,加上香港租金高昂,只要稍一不慎就非常容易虧損。
現在靈魂人物已逝,根據年報所述,下屬只能管到線圈生意,遺下逾200分店零售生意完全似乎除了他之外,已沒有骨幹人物支持。去年公司受零售業拖累下虧損達到最高峰,林先生當時亦「深感歉疚」。但在持續出售存貨、縮減店舖、並出售大量投資物業下,債務及虧損已經處於可控水平,今次突然去世,確實對該公司造成非常大打擊,根據年報顯示,僅是1年內租約承擔已達2億多元,只要銷售停頓,以手上現金水平,公司亦無法支持太久。
前年底,未生在文中稱「只要店員仍士氣高昂,專注業務,削減開支及日圓重回弱勢,相信可轉虧為盈,加上所持觀塘興業工運工廈業權價值未體現,故負債率高可能只是表面現象。」,但由於現在林先生去世關係,只能說如其子女能夠放棄過往「嘆慣」的生活習慣,可能仍然得苦守下去,歷經一段痛苦時間再翻身,否則只能繼續沒落,剩下賣殼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