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5-01-02 06:00:00

免費供稿的立場

分享:
蔡東豪近日宣布成立《立場新聞》。(資料圖片)

蔡東豪近日宣布成立《立場新聞》。(資料圖片)

香港是一個充滿變化的城市。去年7月中,早於雨傘運動開始以前,《主場新聞》突然「非自然死亡」,很多人對《主場新聞》「摺埋」及蔡東豪背後所受的壓力感到痛心和惋惜。過了5個多月,在雨傘運動也「摺埋」的今天,《主場新聞》忽然「復活」變成《立場新聞》,又有不少人對蔡東豪「摺埋」《主場新聞》以及在雨傘運動中「匿埋」有所不滿。

我當然明白為何那麼多人對蔡東豪「摺埋」《主場新聞》、在雨傘運動中「匿埋」以及最近「復出」的決定感到不滿或懷疑。

adblk6

事實上,在《主場新聞》被消失以前,對其經營手法表示不滿的評論時有所聞。一直以來,投稿《主場新聞》的撰稿人都沒有收取稿費。相信《立場新聞》在這方面也相同。很多撰稿人(通常是較有名氣的)對此都有不少微言。有一面之緣的健吾兄曾撰文透露,在《主場新聞》未「摺埋」前被邀替其供稿,但他認為「買書、去旅行、跟朋友見面聊天,也是需要錢的」,故最終沒有成事。另一位朋友最近亦在面書上透露類似經驗,結果也因「原則」問題而沒為《立場新聞》供稿。

我不是主場或立場新聞的撰稿人,但在不同傳媒寫稿的經歷告訴我,不同報章雜誌的稿費差異在某程度上反映了報紙影響力的差異。一個類近的例子是電視台的薪酬。一直以來(起碼直至最近一、兩年),大台藝員的報酬比其他電視台的都要低,各小生花旦(尤其是那些還未算紅的)當然不是做義工,他們看的是大台當時平均30至40點的收視。數年前香港電視以高薪挖角挖不了多少在大台當紅小生花旦不是沒有原因的。

另一個例子是我的個人經驗:兩年多前我和徐家健、曾國平以無名小卒的身份在友報開欄。無名小卒的稿費當然不高,加上那份報紙有不少大師開欄寫稿,而且據聞亦有不少政經猛人甚至內地高官閱覽。故我們在該份報章開欄,謀的也當然不是它的稿費。

adblk7

相信對很多尚未上位的撰稿人來說,一個平均每天有數十萬人瀏覽的新媒體絕對是他們上位的好平台。假如我有這個榮幸受《立場新聞》邀請免費供稿,我又會否答應?這有待蔡東豪親自問我時才想吧。不過即使我拒絕邀請,應該也不會以「買書、旅行」需要成本或有違「原則」作為拒絕理由。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逢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