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9-09-23 05:15:00

刪除價

分享:

近期「低價」成交的二手樓個案備受關注,樓價跌勢持續之印象成形,而中原地產二手樓價指數(CCL)按周下跌0.91%至183.28,三周累計跌幅超過2.5%,至5個月低位,也是相當「振奮人心」。若從樓價指數歷史高位188.64計,累積跌幅連3%也不到,只是零頭。
 

但媒體出現「割喉式減價 」、「狠劈百萬」之類的報道,確是讓不少人感到出了口烏氣,對於以中位數計、平均只能月儲5,000大元的港人而言,這口烏氣,對比起每年辛苦存下,只夠買三、四方呎居住面積的辛酸,確有治愈之效。這邊廂樓市觀望氣氛濃厚,那邊廂地產商卻是毫不惜貨,紛紛鬥快推盤,且開價極其貼近二手市場,散貨套現的心態,彰彰甚明。

面對環球經濟下行的大背景,港股積弱,國際評級機構連續唱淡,香港評級展望「負面」,樓市作為港人最大的投資類別,理論上沒有可能倖免。事實上,本港地產股自4月初見頂後,開始呈現下行之形態,一浪低於一浪,至今依然;而恒生地產分類指數從4月3日的45,890點計,至今亦已回落18%,技術上也是接近「熊市」,又如何呢?

接連出現的所謂今年「低價」﹐不過是對比「刪除價」之後的價格,留意消委會的提醒,應該懂得冷靜看待;還好新世代港人不再相信「馬照跑、舞照跳」之餘,連「樓照炒」也相當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