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7-01-09 06:00:00

外國賺錢香港派息 唔好咩?

分享:
圖為長和於海外的Superdrug門市。

圖為長和於海外的Superdrug門市。

日前,李嘉誠先生在長江集團周年晚宴時,接受傳媒訪問,一如既往地,他回答了不少智慧之言,這裏不一一詳述,只挑其中的一點,來作解說。這一點就是「長和」(001)在海外有大量投資,李先生說了一句很有深度的話:「外面賺錢,香港派息,有咩唔好?」


這句話牽涉很多人不明白的經濟理論:在中國內地,以前鼓勵企業「走出去」,投資外國,但日前「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福耀集團」在美國投資10億美元設廠,則被不少人責備;美國的投資遍及全世界,但候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則要把工作機會帶回美國……
究竟企業是「走出去」,還是投資本國,是哪一種更有利於國民呢?

adblk6


我們都知道,貿易有利於經濟,皆因各國可以專業化,擴大生產規模,從而得到互利。貿易發達的地方,經濟也繁榮,這是不易的道理,被貿易制裁的國家,經濟也疲弱,這也是必然的後果。


可是,貿易是雙邊的,如出口遠大於入口或入口遠大於出口,都不好。前者如南韓,你會發現那裡生活水平遠比不上人均收入,後者如美國,結果是貿易逆差,人民得不到工作機會,造成貧富懸殊。


投資外國的原理,也是一樣。李先生說得好,零售生意在香港做到八百間已經「不得了」,但現時「長和」在全球零售店已經有1.3萬間,如果要類比,麥當勞和星巴克如果單靠美國市場,能開多少間?不往外發展,成嗎?


其實,投資外國就像國際貿易,你在我的地方開星巴克,我在你的地方開屈臣氏,這樣才能得到國際投資極大化。反過來說,這種狀況也最忌投資失衡,像美國,國外投資太多,影響國民就業,這就是特朗普經濟的根據。


但在香港,看看其他大機構如「新鴻基」(016)、「恒基」(012)、「新世界」(017)及「信和」(083)等,究竟有多少外國投資?像「利豐」(494)和「思捷」(330)等本來是國際企業,則已衰退了。正因香港企業太土豪,走不出去,「長和」的國際化才彌足珍貴,也平衡香港的投資失衡。我不知其他人的想法,我本人在外國看到「3」、屈臣氏這些本港品牌也與有榮焉,相信美國人在外國見到星巴克和麥當勞,也是一樣。

adblk7


題目實在太大,一篇寫不完,後天再續。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