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票的人在感嘆:「唉,個個去炒幣,無魚炒股票了,連財演都推幣了」創業的人在納悶:「咁辛苦租個單位搞生意,不如去租場挖礦炒幣好了。」創作的人雙眼發光:「供稿、拍片只有流量,但現在有Likecoin喎,可以換到加密貨幣,正啊。」
做項目融資的人則兩面睇,以前做眾籌、做創科融資,現在也頭痛,因為做一轉ICO仲易搵水。眾籌好像Kickstarter、Indiegogo會輸,是因為ICO吸金能力更強,大家情願用錢去換虛擬的貨幣,即換即炒,好過等項目做起換product換服務。創科最出名的騙子是咖啡兄弟,假如他們幾年前呃人時,可以撞正加密貨幣平民化的浪潮,那麼落搭俾錢的至少換到一些虛擬貨幣去炒,雖然最後都交唔到貨,但至少有一些幣去炒,條氣未必咁唔順。
一般新幣發行,背後都要有一個項目去back,香港的取態很曖昧,因為《證券及期貨條例》有「集體投資計劃」一例,定義寬闊,執行的力度不明,強如誠哥的法律團隊在推銷雍澄軒酒店時也著了道兒。如果你有實體資產要藉ICO做融資,有機會中招,所以很多加密貨幣發行都不在香港出white paper,而是在新加坡。何況新加坡創科項目多,股票市場融資能力也不及香港,唯有藉ICO集額。
加密貨幣的確是一個大餅,當這個餅太多人分食,往往就是騙局的開端。第一種常見的加密貨幣的騙局是ICO。首先要留意,ICO背後back的項目和業務可能有水分,到時融資完都未必交到貨。另一樣要留意,就是那隻ICO貨幣上唔到exchange,又或者上一些次級少少,流通量比較弱的exchange。一般新幣發行有分Pre-sale和ICO兩種,分別在於前期圍內集資和後期公開集資。
有別於一般新股發行,錢落上市公司袋有講明的集資用途(Use of Proceed),上市公司不跟從就是犯法,但有一類ICO老千會把集資的錢用來炒自己的貨幣,用集資的錢去做莊。
另一種老千講法,是炒作貨源歸邊的貨幣。貨源歸邊的概念是控制供應,細價股、藝術品、久石讓黃牛飛,甚至嘉麟樓月餅都係同樣原理。只在Presale階段認購的貨幣,才是最平價,最容易食正貨源歸邊的核心理念。好像要挖礦的幣,本身供應量就不是固定,街貨日日增加,又點貨源歸邊喎。
至於另一類騙局就是推銷賣挖礦機,你要留意機的擁有權、成本(上轉高登廣場,睇下網頁都知)、挖咩幣等等。好多人相信「我賺夠,都想俾其他人賺」的理念,所以挖礦機的騙局才長做長有。
騙局的本質係有一堆人盲信,然後開始自我循環論證,羊群心理地盲信「咁多人都信,點會係假。」點知,往往真係集體中伏,一起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