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2-02-21 04:28:55
日報

抗疫假新聞的影響

分享:
抗疫假新聞的影響

美國人防疫態度各不同。(資料圖片)

雖然假新聞並不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產物,但是疫情下的假新聞似乎是特別的多。不過,假新聞多是一回事,這些假新聞的成本多少又是另一回事。事實上,要量度真假新聞對人民的影響並不容易。其中一個難處是大家都有圍爐取暖的傾向:本身相信疫症嚴重的人會傾向接收有關疫苗有效防止感染、預防重症以及降低死亡率的新聞和分析;相反,反疫苗人士則眼中只會看到打疫苗後出現嚴重副作用、仍然確診病例、以及出現重症甚至死亡的故事和數字。換句話說,要分析新聞對讀者行為的因果關係並不能只看這兩組新聞的讀者的行為差別。

adblk6

要解決這個實證問題,其中一個方法是觀察同一報紙(或電視台)有不同觀點的專欄(或電視節目)的讀者(或觀眾)在行為上的差別。在疫情爆發初期(2020年2至3月),當地親共和黨的霍士新聞頻道兩個原本觀點相近的節目(Hannity 和Tucker Carlson Tonight)在報道疫情新聞時有截然相反的意見:Carlson從2020年2月初時已不斷警告觀眾新冠疫情的嚴重性,而Hannity則在剛開始時對這題目隻字不提,後來則認為疫情連一般流感也不如,指責民主黨利用「誇大」疫情傷害當時尋求連任的特朗普選情。

有幾名經濟學者為此進行了問卷調查,訪問了超過1,000名55歲以上的霍士新聞頻道觀眾。在這篇名為《Misinformation During a Pandemic》的工作論文中,他們發現相對一般霍士新聞頻道的觀眾,收看Hannity節目的觀眾平均較遲(比平均遲約4天)才轉變他們的防疫行為(例如勤洗手、取消出門旅行以及保持社交距離等),而收看Carlson的觀眾則相對較早(比平均早於3天)就已經改變他們的防疫行為。在一加一減下,預早7天或推遲一星期開始防疫對這班55歲以上的觀眾可能是生與死的差別(尤其是當時流行的是原始新冠病毒,並不是毒性已大減的Omicron變種)。

adblk7

兩年後的今日,新冠病毒已變種再變種,病毒傳染性還是毒性亦有很大變化,無論打疫苗與否還是「清零」與否的成本效益都今時不同往日。不過,無論是指出「打針會死人」的反疫苗論者又好,引用「打針能預防重症」數據的撐疫苗人士又好,認為「動態清零」是唯一辦法又好,還是覺得「與病毒共存」才是出路又好,大家在傳播有關訊息和分析有關數據時要小心求證,不能一句話「我講下咋喎」就輕輕帶過。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