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7-07-27 06:00:00

揭穿內地買殼 走資的財技套路

分享:
海外傳媒指習近平下令嚴打走資。(資料圖片)

海外傳媒指習近平下令嚴打走資。(資料圖片)

海外傳媒《華爾街日報》話習大大親自下令嚴打走資,同時近期傳萬達、海航等大型民企融資渠道接連受限、復星又被查,看似有料到,該報講法儘管不全中,但也不遠。走資和打貪都是習大大的管治方針,這是不諳國情的我都知道的事實。渾水自己都多次撰文講過,好像海航這類巨企的併購規模,完全是過度借貸,違反一般商業邏輯。


分析員盲睇會計數字和做modelling,睇唔到一般財技本質。走資第一個基本套路是胡亂併購境外資產,外國資產是最直接、簡單把錢搬出外邊的「工具」。何況做一單收購,過程涉不同單位、技術人員,如要這班友都是「自己人」,可間接過河濕腳,抽油水。

adblk6


買境外資產變相幫公司提供集資或借錢理由。以往內銀借「內保外貸」幫中資走資,但「內保外貸」被打壓,故要有「內保外貸2.0」。中資先在香港買一隻殼,然後供股,中資自己做埋包銷商,只要資金參與供股,就變相逃出境外,由內地錢包走入香港上市公司錢包入裡,成功走資。錢一在香港,馬上易搞好多,香港無資本管制嘛。巧妙之處在於,如跟內銀融資部門解釋借錢用來買境外資產,銀行會尷尬,因意圖太明顯;但如解釋融資是借錢包銷「自己」股票則不同,總算是自己公司搞集資嘛,門面解釋好睇好多。買境外資產也是為跟上市組解釋供股「集資用途」,如無厘頭供股作營運資金,那供股規模有限,也不易通過,走資走不了多少。買大件資產就有理由走大錢。分析呢類供股不能單一睇「供乾」、「供錢」之類,而要符合國情,考慮埋「供股走資」因素。


尤其是這些公司本身已非常貨源歸邊,再供乾是不合理的,供股這個理由也牽強,底蘊在於貨源歸邊90%的股票參與供股,才能把90%的對等資金搬走境外。這些有潛在目的的公司也不在乎小股民會否參與供股。通常搞供股的股票,只有供股價比市價折讓夠大,才能讓小股民有誘因供股。走資殼的心態是:「你供股咪當送錢俾我使囉」,所以供股價跟市價長期貼水,小股民亦無誘因供股,因為公司重視的,是更大的錢要走出來,不是那些幾千萬的游資。


這類走資模式可混合押股和私有化一起搞,愈搞愈複雜。近年很多公司幾百億元資金搞私有化,那也是違反一般商業邏輯,想來想去都是走資這個原因。因為股價炒高,暗手倉的股價也水漲船高,只要大股東搞私有化,就變相百鳥歸巢,把資金大比例搬去已經水漲船高的暗手戶口,離開境外,又是一招高明殺著。所以,甚麼「私有化要回歸A股」、「市價無法反映資產折讓過大」這類放屁分析員理由,我只信一半。

adblk7


一隻殼的用途不只是用來炒,也可用來走資,這也解釋了為甚麼殼價水漲船高。現在已有數間公司玩這調兒,買完殼後就搞供股,名字我就不公開了。內資從商不是講商業邏輯,講business model咁單一,而是符合國情,講survival model。因為走資的本質,是涉及商人、官員生與死的問題,只要人在國內,錢在國內,都不安全。錢在國外,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