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最大風險是甚麼?人人都會說是美國通脹,美國加息,媒體日煲夜煲,人人都已經是美息走勢專家及聯儲局觀察家。
別將市場風險通識化、單一化,糾纏於美息走勢之餘,歐洲風險實不能低估,其破壞力仍被市場低估。
10年前的歐債危機,拖拖拉拉,希臘之後,有西班牙繼而是意大利,全球市場震盪了好幾次。
10年後的今日,歐洲問題比當年歐豬國所引爆的更大及更廣;通脹而又疊加經濟衰退,龍頭德國實力已遜當年,少了一個鐵娘子默克爾,此時此刻,聞鼓響思良將。
特里謝之後的歐洲央行,一直抗拒加息。拉加德骨子裡是大鴿一名,由拖延加息,到吹風本周或要加息四分三厘,說穿了就是通脹問題箭中歐洲要害。
讀過歷史,倒也明白,歐洲一次大戰以來的發展,通脹包袱背負至今。事實上,德國為首對財赤與通脹極反感,甚至是視為最後防衛的死線。
加息抗通脹,但通脹問題源於能源,試問加息又怎能撳低能源價格?美國聰明之處是在人家門口搞挑釁,結果俄烏戰事,歐洲最身陷困境。歐洲的天然氣價格較之去年正常水平,已經高出數倍以至十數倍以上,俄羅斯在輸氣問題上不斷玩弄手段,曲線說明要有效解決歐洲通脹問題不是靠歐洲央行,而是要靠俄羅斯總統普京。
能源問題影響之下,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商ArcelorMittal要減產,汽車、化肥及很多製造業亦相繼受影響。歐洲各國對高能源價格問題採用的政策大致相同,一切以補貼為主:希臘補貼逾九成的電費加幅、奧地利及法國實施電費上限、德國就給予現金補貼。可是,行政手段只能解一時之困,遺下更大問題是國家支出負擔遞增,歐洲可以應付幾個月能源補貼,惟一旦政策變為經常性,似乎將會有更多歐豬國誕生。
因應俄羅斯再中斷天然氣供應,歐盟計劃推出措施,包括壓縮電力需求,價格管制,增加市場流動性,以及考慮暫停電力相關衍生市場交易。據統計,歐洲目前天然氣儲量夠應付今個冬季,但之後又如何?以德國為例,高盛早前計算,假設俄羅斯維持北溪管道供應量為正常的20%,德國到2024年將會耗盡天然氣儲備,假設來自俄羅斯供氣持續跌至零的話,明年上半年就會提早用完。
能源及天然氣供應問題,歐洲人比我們更清楚了解,供需缺口持續擴大,通脹預期升溫,歐洲也許神仙難救。作為全球三大經濟體之一,歐洲出事影響不下於美國加息。目前,意大利及德國債息差距達2.4%左右,已處於歐央行的警戒水平,息要繼續加,債息要繼續上,但歐洲斷氣風險難以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