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留港消費,光顧了大坑的好幾間美食餐廳,如Ask for Alonzo、康記粥店、潮樂園、祥勝茶餐廳等,不過卻沒有去有名的Nocino、以及我常去的鮨辰。
一天之內,光顧4間餐廳,固然有點多,但我在1999年,年輕力壯時,和老友Dan去新加坡,一天吃9頓,照此看來,只吃4頓,也算是濕濕碎。
葉劉是香港政壇當中,少數的blue blood人物,嗯,這一屆立法會議員數量「量化寬鬆」,多了一些藍血分子,不過,葉劉都應該算是懂得享受,雖然,那天她被發現放在地上的包包,並非愛馬仕所生產,而是(根據她的說法)自己買皮革,由匠人專門製作。
她被記者訪問,說出了一句至理名言:也有部分店舖大排長龍,商店只要有創意與質素,不一定「做唔掂」,與其呼籲留港救經濟,不如思考怎樣自我完善,讓顧客覺得物有所值。
雖然餐飲業在深圳的激烈競爭,但也不無成功的個案,以我所知,大班樓基本上是完全訂不到位,留園雅敘要預先幾天訂座,船記甚至要擴充營業,從現在的三千方呎搬到合和中心的1萬方呎。事實上,無論在多麼惡劣的經營環境,永遠有商戶賺錢,問題只是在於,數量有多少而已,這正如在今日不景的電影市道,也有像《毒舌大狀》、《正義迴廊》、《飯氣攻心》這些賣座片。
這就是問題所在:經濟體不能靠個別的天才,或極度努力的人,去支撐市場,皆因市場上絕大部分是中游分子,而究竟中游分子能否活得下去,才是經濟是否暢旺的關鍵。
這正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隨便一部爛片,至少也可收到幾百萬元票房,食肆、商舖、夜總會等等消費場所,用不著做得太好,亦有基本客戶,這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
葉劉引用另一位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的說法:「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意即香港和深圳的生產價值要拉平,那就是香港要減價求生。有意思的是,反中分子居然並不認為深圳有任何影響力,消費不振,只是因為港人移民太多而已。